放牛的时候,李大河得用背带把小侄女绑在背上,小侄女很乖巧,不吵不闹,任由两条腿从背带伸出来,吊着。
小侄女一天天的长大,长高,然而,李大河的成长速度似乎跟不上侄女的速度,吊着的两条腿,渐渐地都快拖到了地面。李大河那瘦弱的背像七月的稻穗,被沉重的力量压弯,驼起,牵着一条粗绳,拉着一头老水牛,常常在太阳西下的时候推着长长的黑影走在田间小路上。
李大树和罗小如去滨城一整年,都没有个讯息。
春节的时候,几个兄弟姐妹才一起回家过年,巧珍发现,罗小如的肚子有了新的变化,那种熟悉的变化。
半年后,挺着个大肚子的罗小如在李大树的陪伴下回到了村里,没过几天,就生下了一个儿子。
然而,这一次,当罗小如坐满月子的时候,带着儿子一起去了滨城。那个还没有学会说话的女儿,还没来及学习叫阿妈,她看罗小如的眼神都是带着一点疏离感。
渐渐长大的李大河对待自己的小侄女,感觉就像相依为命的兄妹一样疼爱,每次从学校家,他第一时间就是要抱一下小侄女。当巧珍忙着忙不过来的时候,李大河就学着大人的样子给小侄女洗澡,喂食,还逗着她玩,教她如何说话。
农忙的时候,李大河望着家里十几亩的田地正愁得发慌,李英回来了。
“大姐,你回来太好了!”李大河在村口就迎接李英,然后一路蹦蹦跳跳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小侄女背在背上,仰着头,望着天上的云朵,小耳朵硬被塞了一路的话语。
“我不回来,谁帮你们割稻谷。”李英神气地说道。
“大姐,你最好了!”李大河开心地双手拉着李英的手说道。
到了家,李大河就把小侄女放下地来,她已经开始蹒跚学步了。
“妹妹,你先在这里玩呀。”李大河笑着对小侄女说道,然后转身就找李英继续聊。
“大姐,你不打工了吗?”李大河急切地问道。
“现在是淡季,没有工作,我请假回来的,干完家里的活,就回去。”李英一边放下行李,一边说道。
“阿爸,阿妈呢?”李英问道。
“阿妈去浇菜了,阿爸还在田里呢。”李大河大声说道。
此时,太阳已拖着余辉西下,天边铺满了红霞,最后的黄光照耀着炊烟,升腾起薄薄的雾纱。咩声,窸窣声,清澈嘹亮的喊声,开始迎接夜幕的降临。
李英二话不说,就走出门口,朝自己家的田地走去了。
李大河高兴了一晚上,跟姐姐聊东聊西的。
然而,过几天,他就开始后悔了。因为每天早上,天还没有亮,李英就把他从床上叫醒了,早饭还没有吃,就得先下地干活。
“趁着天凉,先把那个田的割了,你快点啊!”李英拿着镰刀,走在前头,时不时地扭头转身催促睡眼惺忪的李大河。
李英没有回来的时候,李山,巧珍都没有这么逼着他干活。
李大河也没有任何反抗的理由,那些已经熟透的稻谷,再不割下来晒干储存,一场狂风暴雨下来,它们就会发芽,冬天的粮食就会没了,猪食就会短缺,他的学费也会岌岌可危。
为了生存,人只能逼着去吃苦,剥削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