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散散地,范景文讲了半个多时辰。听得与会者都有些昏昏欲睡。
李俊梳理了一下:
根据之前范景文等的工作成果,政府各部门,机构的框架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工作人员都已经上岗。
但是,除农业部既要抓土地分配,又要组织下种适时的作物,还要代管基层人事……忙得不可开交外,其他部门都没什么可做之事,人员就形同虚设。
比如工业部,前段时间除主管制作军服,代管各个作坊小敲小打外还能做啥?……
“范老大人!”
阻止范景文继续讲下去,李俊直接插言,只好先从工业部入手了。
“工业部都成立这么久了,炼铁厂我也确定于五关城范围,具体地点你考察选定了没有?”
范景文这时心里虚虚啊,都不明白太子殿下对他的态度为何有如此大的转变。
“回太子殿下,地点早选定了,可是……具体怎么建设,多大规模,人员调配等,还要殿下您来确定啊……”
李俊这时感觉被范景文反将了一军。
可是,他立即反应过来。
这些人,长期在君主制之下做事,已经习惯于遵旨,请示上谕等等的工作方式。不敢做主,怕有违上意,遭受惩治。
由此,李俊马上感觉到了自己以之前的态度,对待范景文是相当不应该的。
毕竟人家的行为习惯,是长期在那样的体制下养成的,一时半会儿咋改的过来?
而且,人家真把自己当皇权的代理人啦,就是现在自己要当皇帝,他也会坚决地支持。
这个时代的人啊,观念就是那样,忠君就是爱国、国与君不分,哪怕拉帮结派,都是本能……
这就是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最大的悲哀!
“看来得从权利中心开始着手,打破旧有体制。否则不能有效行使各部门职能啦!”
李俊站起,再次扫视过主席台下所有人。最后将目光又锁定范景文。可是脸色已经回暖,语气也不再生硬地说道:
“范老,您作为临时机构总理,先说说你的想法?”
范景文也就因李俊的态度而心情好转,人又睿智起来,理着思绪说道:
“殿下,这个得看您能够放多大的权啊。”
“还有,您口中的大明国,是个什么样的国?您要建立什么样的朝廷……”
李俊已经不让范景文说下去了,他举手让范景文停止说话后,又看向方国梁,说道:
“老方,找几名速记员来,将我下面讲的记录下来,形成文字。”
“然后力求征集到基地里尽可能多的人来讨论。”
“最后,制定成基本法则。”
“以后的大明国,就要建立在这个法则的基本框架下面……”
这时李岩站起来了,对李俊说道:
“殿下,您是不是讲反啦?历代以来,都是先有国才有法则的啊!”
李俊笑了笑,示意李岩坐下后接着讲道:
“是的,历代以来都是先有国才有法则的。”
“殊不知也正是这个原因,造成了朝代不断更替,华夏民族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彷徨……”
“致我华夏文明由朝代不断更替,而停滞不前!”
接着,李俊就开始了他的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