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李俊没有阻止,让他们议论。他将目光投向了身边的范景文,征询这个基地临时机构总理的想法。
范景文当然知道李俊的意思,可他没有马上回应,而是看向李岩后,又看着李俊。
他那意思也是很直白地在质询李俊:
你千里奔袭把这个人弄回来,不就是要替代我吗?
那么何不让李岩先发言,让大家看这个人有什么过人之处。是骡子是马,总该拉出来遛遛吧?
李俊观察到了范景文的意图,苦笑了。他现在终于懂了这些明末的大才们了。
心里就说:难怪原历史上,以泱泱大国,上亿人口,对付人口仅百万,军队只十多万的满清,大明最终败下阵来。
就像后世许多人讲的那样:汉族人,哪怕每人吐口唾沫,都可以将满清淹死在汪洋大海之中!
可是……
痛心疾首啊!可就是想不通。
李俊现在明白了:一盘散沙的民众,就没有真正的精英懂得如何将他们凝集起来,指挥他们每个人,都吐出那口唾沫!
范景文这样的人,在明朝官员中应该出类拔萃了吧?可是,依然会在不自觉间,大明的病根:党争就感染了他。
虽然他可能时时提醒着自己要做清流,可是,他身边都是重度病毒感染者,他抗体再强,也依然跑不掉要被感染……
恐怕,就是这时,他范景文都还在意识中,还不知道他之形象,在李俊心里已经大打折扣了。
李俊想过了范景文之举,也就再次让会场沉静下来,像作报告那样讲下去:
现在,我根据情报,对清廷目前的情况给做个评估。以方便大家讨论。以使我们能够讨论出个方略出来。
首先,清廷自五月底,将四散出去追击大顺军,夺取山东等地的各部队收拢到北京周边。
目前,估计有精锐武装部队十五万,这些部队就摆在我们这片山下面平原之上。
如有可能,多尔衮会全部使用刀来攻击这里,以期达到将我们一举歼灭,而后他才可以向其他方向用兵。
就是那句话: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我们这里距离北京城如此的近。
而他多尔衮之所以不允许这里有我们这样一支武装,是因为清廷已经决定迁都北京!
下个月,清廷小皇帝就将启程前来北京。他们连小皇帝在北京登基的日子都选定了。就在今年十月初一!
“轰……”
又是众皆哗然。
而这回是方正卿站起来,使会场喧闹停止下来。
“太子殿下,您这些情报从哪里得来?准确吗?”
面对方正卿的质疑,李俊还是像以前一样的回复道:
“方公公,消息来源您别问。您可以让您的情报人员马上去予以证实!”
“然而,我可以告诉您,这是百分之百的,来自于多尔衮身边的消息,也是百分之百的准确。”
“我还可以告诉你们大家的情报是,姜镶早已投靠清廷,不久之后也会参与到进剿大顺军的战斗中去。”
“大顺军袁崇第部已经集结于平阳,意欲反攻河北,阻清军于山西之外。”
“可是,他们这样的反击规模小,军队战斗力也远远不如清军,估计连姜镶等人的部队都打不过……”
“而清军呢,将在九月中下旬,于他们的小皇帝在北京登基之前,就要发起对太原的攻城战……”
“太子殿下,您这样预知几个月以后的战事,您别又告诉我们,说您的细作就在多尔衮身边做参军吧!”
方正卿当然不是要跟李俊抬杠,他是不敢相信李俊讲的这些都是真的。
毕竟这是战争,而且还是几个月以后才要发动的啊。就是有作战计划,也可能只存于决策者心中,不会轻易讲出来吧。
而李俊呢,这时却是言之凿凿,方正卿就怕李俊是哗众取宠,若其事,反而于他有损威信。
“方公公,我所说的这些,都是百分之百的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