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郑有“红线过肩”这件事,贾素莲和丈丈谷来运商量,有必要让孩子们知道知道自己的身世,免得孩子们总惹祸,以为自己有多大的能耐,生来便是如此。
子雪因了计划生育,还没有出嫁,不过母亲已经给她张罗上嫁妆,来年她就要出嫁了。
子雨和王卉卉订婚后,二人正热恋期,每个星期天,子雨都会骑《凤凰牌自行车,回来和王卉卉见面。
子冰在姚家坊中学念了高中,平时住校,有时也去父亲的单位打个牙祭,星期六会回家来让母亲给准备干粮,星期一早上再到校。
当时念书的孩子们有这样一段顺口溜:
星期一,背上干粮上了学;
星期二,吃一半;
星期三,吃了个干;
星期四,抖一抖(抖抖干粮袋);
星期五,饿了个苦;
星期六,拿上口袋往回走。
念书的孩子们对拿干粮十分上心,学校的饭是有定量的,尤其是男孩子们,根本吃不饱。
也不知从何时起,学校的孩子们编出这样的顺口溜后,互相传说着,便一个年级一个年级地传了下来。
子云,马上也小升初呀。
子霜,在念二年级。
想把孩子们凑齐,就得选一个星期天。
这个星期天,谷来运也回家来了,贾素莲做一了顿好吃的,招待自家的孩子们。
打打闹闹,一家人好不快乐。
黄昏来了,电灯亮了,照的大家红光满面。
饭也吃了,子雪想去找女伴们聊天去,子雨也准备开溜,去找心上人。
父亲谷来运点了一根“大前门”香烟,招呼大家道:“今天人齐了,谁也别出去了,我给大家说说历史吧。”
子雪倒所谓,子雨极不情愿地收了步子,坐回到了炕上。
子冰子云挺高兴,他俩光听别人说过,说父亲贼娃娃的,做事总能想到别人的前头,要不也混不得这么好,今天父亲要亲自讲讲,他们自然是想听的。
子霜一吃了晚饭就瞌睡,她才不对家族史感兴趣呢,她感兴趣的,是课后和小伙伴们踢毽子过家家,然后早早地睡觉。
子霜感觉,自己的觉总是不够睡。
“我先说你先说呢?”父亲征询母亲的意见。
饭后还得收拾碗筷、洗锅涮碗、喂猪圈鸡,贾素莲还有很多的事需要去做,就笑着对丈夫道:“你先说吧,你是一家之主。”
“什么一家之主,不是你操持这个家,咱们能过的这么红红火火。”父亲接了母亲话茬,用温柔的眼神盯着妻子,谦虚地说道。
子云的父母这一辈子,不能说相敬如宾,基本没有大吵大闹过,也算是比较和谐的两口子了。
别看母亲大字识不了几个,处理起事来知大放小,很是得体,父亲能从一个房一间地一垅的穷小子,成长为公社的粮库主任,母亲是功不可没的。
“那我先说吧,你先忙着。”父亲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眼睛里满满的都是爱。
“从前——”
子云听过很多故事,故事的开头往往都是“从前如何如何”,没想到父亲的故事也落了俗套,也是从“从前”开始。
子云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
父亲不解地望向子云,说道:“子云,怎么笑了?”
子云不好意思地摇摇头,找了个借口搪塞道:“我想起我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现在想起方式来了,就忍不住了去笑。”
“好孩子,学习就应该这样用功。”父亲谷子云爱抚地抚摸着子云的脑袋,夸奖道。
父亲坐直了身体,又准备从“从前”开始开讲,子云也正襟危坐,不敢在打岔。
子霜才不管这些呢,早爬在姐姐的膝盖边,呼呼地入睡了。
门“吱嘎”一声开了,父亲还没开口,从门外进来了姚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