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MBOOK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章 楔子(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天,泛着神秘的蓝,白云游荡,飞鸟翱翔。

山,拔地而起,山峰如刀,穿云刺空。

发须花白的老人,竹杖,草鞋,立于山前。双眼炯炯有神,望向山顶,还有山顶之上的尽苍穹。

山风张扬,老人提起竹杖,逆风而行,衣襟咧咧作响,举步登山,朝着山顶而去。

这座山,原本是没有路的,只是当老人踏过碎石,穿过荆棘,足迹所到隐约出现了一条路。

——

大楚,雄踞东南,傲视百国。大楚的都城郢都,已经是世间最繁华的城市,雕楼画栋,南北商贾络绎不绝;烟花翠柳,墨客骚人饮酒赋诗。有通达天下的驿站,有举世双的虎贲,有学者数才子云集的学院,还有一座独一二的书斋。

青崖书院,面向天下百国的招生,通过考核的方式收录学子。如果不能通过入学考核,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富甲一方的豪门,一律拒之门外。书院不拘一格,教授诸子百家各类学术,据说甚至还有阴阳、风水等修真的奇异科目,堪称包罗万象,开万古之先河。

每年开春,书院都会组织考核,仲夏收录学子。学成之后的才子们,会在中秋之后的重阳节离开书院,然后展翅高飞。

数十年来,书院培养了数不尽的人才,遍布天下百国,造福苍生。

书院的北面有一条闻名当世的书街,其中就有号称天下第一的书店——保知书斋。

每年新入学的学子,第一件事就是跑去书街见识一下。学子们首先会惊讶于书街之大,大大小小的书店相连数里长,走到脚软都逛不完。

相比于其他书店,保知书斋是巨霸一般的存在,铺面大气庄严,九十九间店铺连成一线,独占两里地,横跨半条街。不由会让人感慨,天下第一书店果然名不虚传。

走入保知书斋,会发现店铺里根本没有想象中的大书柜,甚至看不到一本书。只有两张柜台,一个是借书处,一个是还书处,两个衣着整洁的店员很有礼貌的接待书客,说话不亢不卑。新来的学子好奇之下,小心的上前问,怎么没见到书啊?店员笑着回问,你需要什么书?来人只需将书名告知借书处的店员,店员就会写一张纸条塞入预先准备好的小竹筒,再把竹筒投入柜台上的洞里,然后很有礼貌的请来人去旁边的取书处等候。在一阵稀里哗啦的响动之后,来人所需的书籍就如变戏法一样出现在取书台上。第一次来保知书斋借书的人,大多数人会目瞪口呆的站上半天,简直法相信眼前的事实。

保知书斋的藏书之多同样让人叹服,论是诸子百家经典,还是孤本奇书,亦或是各国出版的新书,应有尽有。

只是所有人在惊叹保知书斋的神奇之后,又都忍不住要破口大骂。

保知书斋有一些奇怪的小规矩,让人很难以接受。比如:书斋租书的租金三天增长一次的,前三天每天一文钱,三天后就变成每天两文了,再三天后就是每天三文钱了,以此类推,简直堪比高利贷,让原本就囊中羞涩的学子雪上加霜。而且书斋租书还是捆绑式的,想要租借一本仙侠、志怪、言情的,就必须附带一本工匠类或医药类的书,而租借工匠类的书,必须要附带一本文学类的书,简直是强盗土匪的做派。诸如此类的不合理规矩,保知书斋数不胜数。

但是,保知书斋里几乎什么书都有,所以很多人都只能捏着鼻子忍受不合理的规矩。

除了苛刻规矩,保知书斋也是有一些福利派送的,比如:读书有疑问,可以免费咨询,保知书斋为您解惑;还有,每租一本书都可以获得一定的积分,凭借积分可以兑换笔墨纸砚或是衣服干粮一类的生活必需品。

很多人在青崖书院求学时,都会大骂保知书斋,多年之后,他们又会回来看书院,顺带看一眼保知书斋,有的会站在书斋前愣愣出神,有的会对着书斋深深鞠躬,还有的会进店里问问当年的店员还在不在,更有甚者为了缅怀又来“租”书。

保知书斋,不止是一个书店,还是学子们的青春。很多年之后,当初的学子们才明白保知书斋的“用心良苦”,递增式的租金规定,其实是让他们快点读书,懒惰是要付出代价的;捆绑式的租赁,只是为了让他们能看到不同学科的不凡,发现其中的美,有一心学工匠的学子,也许随意翻开一本诗词就被惊艳到了,然后世间多了一个会作诗的匠师或是一个会手艺的诗人。青崖书院出来的学子都是多才多艺,保知书斋功不可没。

另外一点,读书积分可以换取笔墨纸砚,还有衣服、干粮,不知帮助了多少穷酸学子度过难熬的日子。曾经就有一位燕国的士大夫将毕生积蓄捐给了保知书斋,就是为了报答当年。

有很多达官贵人想见一见保知书斋的东家,有的是好奇,有的是想报恩,可惜终究缘一见。

保知书斋的东家,只知姓赵,不知其名,因为霸占了半条书街,人送外号“赵半街”。

有人说,赵半街是赵国的王室贵胄,所以化姓“赵”,若不是有一国财富在手,如何能建立起天下第一书店。也有人传,保知书斋的主人乃是富甲齐国的赵氏子弟,因为厌倦了家族中的明争暗斗,所以逃到楚国开创书斋。传说有很多,众说纷纭,都不相同,但是有一点共同点,那就是赵半街如今应该是个花甲老人了,毕竟,保知书斋创立有三四十年了。

秋天的阳光是很舒服的,三四十岁的精致男人趟在竹椅上,晒着日光浴,身旁有个小桌子,桌上有茶盏、糕点,还有几本新书。

看着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听着身后的保知书斋时不时传出“叫你们东家出来!”之类的怒吼。

活着,躺着,看着,听着,吃着,喝着,就是享受。

男人拿起茶盏,品了一口香茗,似笑非笑的自言自语:“规矩,总是需要人慢慢习惯的,习惯了也就好了。”

然后,他随手抄起一本新书,是法家大士杜雀的最新著作《民生与法,八百里加急刚刚才送来。大致的翻看了一遍,男子思虑片刻,提笔批注“赶工印刷。”

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这个经常喜欢在街边闲坐喝茶的男子就是书街霸主,保知书斋的东家,传说中的“赵半街”。

男人又翻看几本新书,感觉有些倦了,就闭上眼睛,在竹椅上小憩。梦境恍惚中,他又回到了那一条老旧的街。

书街,在很久以前并不叫书街,而是叫棋街。

当时,青崖书院初立,很多学子前来求学。有人就看准了学子的喜好,找了一些个奇异残棋局来与学子“切磋”。年轻气盛又自负的学子,越是古怪的棋局越想试试,直到输得身分文还想着下次该怎么破局。陷得最深的就是那些棋艺颇高的学子,那时候的小赵就是其中之一,成天都魂不守舍想着棋局,起先还去听听夫子的讲课,后来就翘课,再后来就干脆在棋街住下了,从早到晚下棋,只是没过多久,小赵不但输光了身上所有的钱,连家传玉佩也输了。

输得一所有的小赵,痛定思痛之后,他一头扎进了书堆里,开始发疯一般的研究棋局。一个月,两个月……经过不分昼夜的努力,小赵终于悟出破残局的方法。他不但赢回了家传玉佩,还赚了不少钱。从此,书院少了一个学子小赵,棋街上多了一个摆摊的小棋仙。

终于,有一天。

一个看着普普通通的老头来到棋街,说是要挑战整条棋街的棋术,惹得众人大笑,这老头怕是失心疯了。

很快就没人笑得出来了,不到两个时辰的功夫,老头以近乎奇幻的棋艺“杀”通了整条街,惊为天人。

就当众人纷纷跪拜,请求老人收为弟子时,老人拿出一个馒头放在棋盘上,说了一句:“棋下的再好,也变不出这个来。”

老人告诉“棋艺精湛”的混子们。棋术,只是消遣娱乐的小道而已。太平时候,可以玩玩。如今多事之秋,天下蒙难。诸位为何不做些与国与家有意义的事?反而沉迷此等荒唐游戏。

乱世之中,再是高绝的棋术,也比不上一个馒头来的实在。

风靡一时的棋街,就这样,在老人面前瞬间崩塌。

之后,再也没有棋街,而书院里多了不少学子,小棋仙又变回了小赵。

数年后,小赵真正明白了“书的力量”之后,他开始立志打造一个书的天国。从一个破败小屋开始,小赵收购旧书出租,慢慢的扩大规模,又创建造纸坊、印刷间,自己印刷,一点一滴做起。多年之后,积累足够经验的小赵老板,又用自己的所学知识改良印刷术和造纸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改良和创新,于是,这世上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印刷术——活字印刷术,也有了物美价廉的平民纸。之后,小赵老板开始扩展规模,收购书街产业,成为了赵半街。

在努力经营之下,保知书斋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席卷天下各国,独占书刊半边天,当年的赵半街如今已经可以称得上是“赵半天”。

赵半街熟睡之时,一个老人走了过来。他弯腰捡起赵半街掉落地上的新书,用袖子轻轻擦拭,再将书轻轻放回赵半街的怀里。

“挺好的,都挺好。”

老人微笑着离去,竹杖,草鞋,灰衣,孑然一身。

醒来的赵半街先是感叹一番自己多年来都没有睡过这么安稳的觉,喝了一口茶,又翻书来看,咦!?

熟悉的字笔写着一行批注,“天理国法人情”。除此之外,书中还有一支发簪。

突然,赵半街一下子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四处找寻那个早已远去的背影,高声大喊:“先生,先生。”

——

一栋简易却结实的小木屋,屋前两株梨树,一片小菜园。皮肤黝黑的少年正在锄地,顶着烈日汗流浃背,一刻也不懈怠。

“小哥,这是准备种什么呢?”

少年随口回了一句“菜薹”,之后才抬头看了一眼这位不速之客。

是个老人,发须花白,竹杖,草鞋,灰衣,一双眼睛很有精神。

“老人家,厨房里有水缸,桌上有凉茶,请自便,需客气。”少年说完又继续埋头打理菜园,毕竟手头的活儿忙着呢。经常有人路过这里来讨水,少年难以一一招待,就早早准备好茶水让客人自便了。

老人喝了些茶水之后,在墙角找了一柄锄头,卷起袖子看样子是准备帮忙。少年见了,赶忙上前阻止,连声说道:“老人家,使不得。”

万一,老人一挥锄头,就闪了腰,怎么办,怎么赔。还有,少年比较挑剔,不大看得上别人干的活儿。

“没事,没事。”老人和笑着说道:“好久没疏松筋骨了,你且看我这种田技艺如何。”

最终,老人执意帮忙,少年拗不过,只好让老人试试,反正兜里没钱,大不了返工。

不曾想枯瘦的老人,虽然气力不大,但是整田极为娴熟,碎土、捞沟、平墒、打窝都是顶好的,简直可挑剔,就算是乡下最好的农民也不会比这个老人做得更好了。

一老一少,在挥汗耕种,一边干活一边聊天。

原来,少年名为徐观,乃是附近书院的学子。因为出手打伤了其他同学,受罚每天来此打理木屋。

“看你也不是冲动的人,为何会出手打人呢?”

“有些人不教训一下是不行的。”少年并没有停下手里的活儿,一边奋力挥动锄头,一边大声说道:“那些个贵族子弟仗势欺人,总以为天下都是他们的,不把别人当人看,我得替他们祖宗教训教训。”

“一来呢,我是看他们祖宗的面上才动手的,毕竟他们的祖宗都是与国有功的栋梁,咱们能帮要帮的。”少年擦了一把满脸的大汗,感叹了一句:“如是我的后人仗势欺人,我是很希望有人能教他们做人的,真心感谢。”

“还有,他们现在还没那么坏,只是欺负欺负人而已,提前给他们点教训,免得将来为恶,到时候苦的还是老百姓,这叫防范未然。试想一下,若是这些贵族子弟一直这样法天,以后越来越张狂,最后法天,不把人当人,不把人命当人命,那时会有多少辜的人受害,而他们也逃不过自食恶果的下场。所以我现在拾掇他们,不止救了他们,这也是提前拯救了辜的人,老人家可能听明白?”

老人笑而不语。

少年继续说着,被罚打理木屋三年,他丝毫不后悔,要是再看到那群王八蛋仗势欺人,还照样揍得他们满地找牙。少年又说,以后一定要改变天下人的命运,以后一定要开创一个人人平等的太平盛世,而自己也一定会名垂青史,问老人信不信?

信不信所谓,只需看着我徐观如何改天换地。

因为有了老人的帮助,徐观很快就将菜薹种好了。将来,过不了多久,菜薹就可以吃了,特别秋霜之后的菜薹真是美味鲜香。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