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明总算赶在年关这日,带着粮食回到了军营。
“将军,末将不辱使命,带回了十六万石粮食,可供军中食用两个月。”
“现下粮食如此难寻,你怎能买回来如此之多?”
“说起来也是我军之幸啊。我往前走了两座城池都没买到粮食。在雪山间遇到了一队商队。本是要去惠国交货。可是雪把去往景国的路封死了。他们准备返程沿路卖粮,就被我遇到了。他们东家是个少年郎,本来也是要一两一石的。听说我买的是军粮,就按照一两银子两石的价格全卖给我了。”
“好。吩咐下去。这三日按足粮发放。初三开始发放半粮。”
“将军,这是何意?”江副将不明所以。
“未雨绸缪。”
杨可皑听到这粮食本是卖到惠国去的。就想到了惠国虽地域辽阔,却不适宜耕种,粮食大多向我国和景国购买。现在白灾,以畜牧业为主的惠国受到重创,必然缺粮。山穷水尽就会狗急跳墙。春暖花开之时,惠国定会来犯我国疆土。
杨可皑提笔写了一封信给君上,大字写着:“雪化,惠国即战,请君筹谋。”后面小楷写道:“物资再跟不上,臣就不干了!还有,君上欠臣十万两。”
李桓在寝宫踱着步子,唤来内侍总管——吃得。
“你先去把丞相召来御书房,然后要辅国大将军在外候着。”
辅国大将军孔武等候在御书房门外一侧,心头早已思绪万千。
自从玄王去了边境,君上就没有再单独传唤过自己。这次还是和丞相薛碧一起被召来,让他在外候着。莫不是出什么事了?可最近除了雪灾封路有些影响,他事啊!
在一刻钟之后,薛碧低着头从里面出来,意味深长的扫视了孔武一眼,就扬长离去了。
吃得出来唤孔武进去,刚走到堂中,一个茶杯摔到脚边。孔武吓得一激灵,连忙跪下:“君上息怒!不知老臣因何事触犯了龙颜?”
“你不知道!你居然不知道?!你这辅国大将军不当也罢。这雪灾封路,军粮都没有送到边境,你不知道吗?”
“这军粮是由兵部负责,这兵部都是文官,臣实在与他们相处不来。臣有愧于君上嘱托。”孔武没想到会出如此大的纰漏。“那边关的将士们…”
“你现在想起边关的将士了?万幸玄王暂时采购到了粮草。我体恤你多年征战苦寒,让你回京替我与文官周旋做了这辅国大将军。可是你看看这几年,面对文官们越来越怯懦,哪还有当初上阵杀敌大将军那威风凛凛的样子?”
“是。臣有愧!”孔武开始回想自己这几年,每日上朝后,去兵营点卯后就回府含饴弄孙,不想管朝堂纷争,让本来就比武官权利大的文官丞相一派的权势越来越大。
“我已经与丞相商议,开春之后由你亲自去送军粮,你在兵营里选一批骁勇善战的将士,和你一起去,务必保证边境的安定。还有,这十万两银票和这封信,你替我带给玄王。”
“是。臣这就去准备,这次一定不负君上所托。”
兵部里,一个小厮来到兵部尚书章有才的身边,耳语一阵后退下。
章有才等了不一会,孔武就来了。
章有才起身相迎:“孔将军,有失远迎。许久不见,前些日子令孙的屠苏酒宴,下官忙于公务没有参加,送去的礼物,令孙可喜欢?”
孔武不想和他扯家常,直说:“本将军今日来此可是有公务在身,君上吩咐我运送开春的军粮,你算上去年年底折损在路上的,一起开公文给我去户部领粮。”
“孔将军,去年的军粮已经发放,哪能补的?这军粮没送到,你应该去找转运司,不应该来我兵部。而今年的军粮,边境没有报上人头来,怎能胡乱写公文?”
“你强词夺理!这雪灾封路,消息都传不回来,边境怎么给你报人头?等到路通了,再报人头,走公文,我边境的将士都饿死了!此事是由君上交由我办的。你按我说的来!”
“这,孔将军一没有圣旨,二没有公文。此事,下官实在是办不了,孔将军莫要为难下官。”
“莫非本将军还能骗你不成?!”孔武气急:本来想着到户部才会被为难,没想到第一步就走不下去。君上和丞相商议的是此事交由我做必须走公文办理程序,君上不能打破朝堂秩序,也就是不能下旨干涉。如果办得好,以后转运司就交由武官管理。转运司虽然刚创建不久,可掌控这个司部对于军需和日后武将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孔武回到府中诶声叹气,孔夫人问到:“这又是怎么了?不是想通了,不在朝堂争长短,安享晚年么!怎么又是这副模样?”
孔武将今日之事细细与夫人说了一遍后,感叹道:“夫人,君上几次对我委以重任。我都躲了过去,这次是事关曾经和我一起出生入死的将士们。我定是要为君上分忧的。可你也知道,为夫是武夫,不懂官场的弯弯绕绕,这次出师未捷身先死,连个公文都要不来!”
“老爷莫急,这事等幺儿回来,他给你想办法。幺儿十岁外出学艺三年,前几日来信,说是出师了!应该这两日就会到家。幺儿从小聪慧过人,又遇到高人学艺,定能想出法子来助你走出困局。”
飞凤出谷在山下处理买卖上的事情后,就开始往家里赶。在初九这日,总算到了辅国大将军府,三年未归,还是很想念父亲和母亲,还有大哥大嫂的。
没,飞凤就是孔武的小儿子,孔文才。
“父亲、母亲!孩儿回来了!”孔文才说着跪下给父母磕了个头。
孔夫人连忙将儿子拉起:“吾儿终于回来了!你当年留下信就跑了,不让我们找你,也不说到底是去哪里学艺。这三年,母亲每每想你,都不知道怎么过来的……”
孔武上来就是一脚,“逆子!你还知道回来?!我让你考科举,你就跑了!是不是想气死你老子?!”
孔文才受了一脚,就躲到孔夫人身后。“你蛮不讲理!自己做武将,强迫我去做文臣。还给我取名文才!你这是弃武从文,数典忘祖!”
“我打死你,就当没生你!我弃武从文?我数典忘祖?你压根就不是练武的料子!你不考科举还能干什么?”
“幺儿,这是冤枉你父亲了!母亲生你时,你就孱弱,大夫说你不能练武,你父亲只能培养你学文这条路,而你也争气,十岁就考取了秀才,你不走科举,岂不是浪费了你的才能?”
“我可以经商啊!现下三国之间虽然摩擦不断,可商贸往来却是越来越频繁。孩儿如今习得本事还有了自己的产业,以后会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