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要与部属约法三章:凡事第一次做,要带着腹案来请示;凡事第二次做,要把第一次的结果检讨一番并加以改善,务求做得更合理;不是直属领导交办的事,要跟直属领导汇报,否则后果自负。
其实,关于汇报这件事,大多数部属很头疼,因为领导还经常责怪他们“该汇报的不汇报,不该汇报的乱汇报”。到底如何有效汇报呢?简单来说,根据事务的轻重缓急、责任的轻或重,部属向领导汇报分为三种情况:先汇报后做,先做后汇报,边做边汇报。这三种情况又该如何辨别?
第一,先汇报后做。
遇到突发重要事件,或需要重大经费事件,且以前没处理过类似事件的时候,部属一定要先向领导汇报才能着手去做。
我的一个朋友是采购经理,我对他说:“你薪水才几千块钱,待遇其实不是很高,为什么还愿意做这个,不换一个收入更高的工作?”他说:“不用,我私底下收入很高。”我说:“私底下能有什么收入呢?”他说:“回扣多。比如我采购的东西,有五六个厂商竞争,谁给我的回扣多,我就选哪家。”为什么会这样?是领导自己造成的。关于重大经费事件,绝不容许部属先做后汇报,一定要先汇报再做。
第二,先做后汇报。
遇到很紧急的例行性事件,或者经费微小事件,部属觉得重要,但对领导来说不一定重要的时候先做后汇报。
比如部属家里有事,急需请假一两天,经理把假条丢在一边,说:“我知道你有事,不过领导不在,我没办法批你的假,你还是等领导回来吧。”领导不能大小事都管,部属请一两天假,经理完全可以先做后汇报。
第三,边做边汇报。
遇到重大意外事故,或者动态发展事件,部属应随时跟领导汇报。
比如公司失火了,没有经过训练的干部马上打电话给老板:“老板,公司发生火灾了,要不要请消防队来?”老板肯定会觉得这样的干部无药可救:“这种事还要问,够笨的。”遇到火灾,好干部的处理方式不一样,先打119,然后向老板汇报:“老板,公司失火了,不过您放心,消防队已经来了,我随时向您报告最新情况。”
西方管理强调做事,会做事就好。对中国人来说,管理可没这么简单,会布局,会造势,才能摆平问题。在企业中,危机不可避免,危机出现时如何很好地进行处理?这就需要领导知人善任,预先建好班底,才能和谐应对,圆满解决。
规划、执行、考核,管理中每个阶段都需要干部协调,所以领导要懂得授权,但不是什么权都是可以授的,比如裁决权,一定要抓在自己的手里。领导不要大小事都管,大小事永远也管不完,但要大小事都知,留意一切风吹草动。如何才能大小事都知?这就需要训练部属学会汇报、主动汇报。
那么,我们希望的领导方式是怎样的?领导方式又该产生怎样的效能才好?
《论语·为政篇》中讲:“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句话中包含了法治与德治。企业中少不了法治,每个企业都应该有基本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但是,一味地强调法治,就会“民免而无耻”,所以更应该重视德治。
人最可贵的是自律,懂得主动守法。这种人态度积极,而且是长期积极的。但很多人没有这样的观念,以为被动的人更能占便宜。事实上,一个人一定要有制度规定才会认真做事,如果最多是60分的格局,只能做一般员工。因为规定业绩不好要处罚才认真对待工作的人,能有什么大作为?
“我做得好不是因为公司有绩效考核,而是我要对自己负责”,这种人有高度自律的格局,老板当然会重用,这种人才会成为中坚干部。况且,根据中国人的民族性,威逼、利诱都是一时的,要让他主动遵守规则才行,所以自律才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