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员工自身的差别
虽然从事同样的工作,但员工之间因为年龄、工龄、文化程度、专业技能的不同也会导致福利待遇的不同。
二、福利管理内容
企业提供的福利反映了企业目标设置、战略和文化,因此福利的有效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福利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福利目标设置、成本核算、福利调查与沟通、福利实施等。
1.福利目标设置
做好福利管理工作,首先必须设定福利管理的目标。一般说来,福利管理目标应满足以下要求: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规政策,使福利管理的成本最小化,符合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有较强竞争力,考虑员工的眼前需要和长远需要,能激励大部分员工等。
2.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主要包括:通过销售量或利润计算出企业最高的可能支出的福利总费用,与外部福利标准进行比较,作出主要福利项目的预算,确定每一员工的福利项目成本,制订相应的福利项目成本计划,尽可能在满足福利目标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3.福利调查与沟通
福利的调查与沟通有利于使福利项目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的需要。只有通过调查才能真正了解员工的需要,并将企业制定的福利项目及时与员工沟通,企业才能使福利支出的每一分钱都能花在刀刃上,福利的效益才能体现。
4.福利实施
这是企业福利管理中最具体的一个方面。福利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是:根据目标去实施,落实预算,按照各个福利项目的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有一定的灵活性,定期检查实施情况。
三、福利管理原则
1.合理性原则
所有福利都意味着企业的投入或支出,因此福利设施和服务项目应在规定的范围内,力求以最小费用达到最大效果,讲究经济合理性。
2.必要性原则
国家或地方规定的福利条例,企业必须严格执行。此外,企业提供的福利应当最大限度地与员工要求保持一致。
3.计划性原则
福利制度的实施应当建立在福利计划的基础上,如福利总额要进行预算报告。
4.协调性原则
企业在推进福利制度时,必须考虑到与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的匹配和协调,已经得到满足的福利要求没有必要再次提供,要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
四、员工福利需求分析
员工福利需求分析是了解企业福利计划设计的必要性及其规模、确定员工有哪些福利愿望并设置哪些福利项目的过程。这里的需求是组织的需求与员工本人需求的结合。员工福利需求分析需要从企业和员工两个层面来进行。
提醒您
员工福利必须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如提高生产和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改善劳资关系等。
1.企业范围内的福利需求分析
企业应从产业结构转换,企业的生产率、事故率、疾病率、辞职率、缺勤率和员工的工作行为等不同方面,发现企业目标与福利之间的联系。企业层面的分析涉及以下问题:
第一,组织的发展目标分析,确立组织发展目标,并据此确立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
第二,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包括组织为实现发展目标,在今后几年中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
第三,企业效率分析,企业效率分析的指标有劳动成本、产量、产品质量、报废率、设备使用、维修费用等,组织可望通过培训来提高效率。
第四,企业文化分析,包括需要贯穿在培训工作之中的组织哲学、组织理念、组织精神、组织道德、组织风气等不同方面。
2.从员工个人角度来考察福利需求
第一,将员工目前实际工作绩效与企业的员工绩效标准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的差距,以确定对员工采取激励措施的必要性。
第二,从员工生产生活所面临的普遍性的困难入手,为员工提供一些方便。
第三,依据社会时尚和竞争对手的员工福利状况,从提高员工生活质量出发,考察员工的福利需求。
提醒您
员工个人层面福利需求分析的信息来源包括绩效考核的记录、员工个人填写的福利问卷、员工平时意见的收集以及工会代表员工的请求等。
五、确定员工福利宗旨
员工的福利计划应该设立特定的宗旨和目标。
每个企业的福利宗旨各不相同,但要求是相似的。主要包括:
第一,必须符合企业长远目标。
第二,满足一般员工的需求。
第三,符合企业的薪酬政策。
第四,要考虑到员工现实需要和长远需要。
第五,能对大部分员工起激励作用。
第六,企业能支付得起。
第七,符合国家法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