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齐占据齐王府之后并未立即称帝,而是仍然以独孤宏的名义发号施令,轩辕齐本来已经迫不及待,更何况此时已经具备称帝的条件。裂土自立所需的不外乎两样东西,强大的军队和民意。经过近两年的经营和部署,如今镇北军总兵廖志明的妻儿在他们手中,廖志明只能携镇北军乖乖听命;同样被如此控制的还有清河郡府军总将杨山虎和郡守郝思通,若未拿下这两人,轩辕齐一行人又如何能在清河城如此大张旗鼓;平北军总将郑志轩则已经被暗杀并换上了暗夜的人,还有一些军中与郑志轩不合的将士。 如此一算,整个北疆的四军已经拿下了两军,再加上北方总督钱振忠死后,独孤宏便将北方军的指挥权拿了过来,如今控制了独孤宏,北方军自然也在轩辕齐掌握之中。这么一盘点下来,唯一还没有被渗透或者收服的只剩下驻扎于三川郡北部边境的定北军。定北军总兵冯耀辉食古不化,油米不进,偏偏武功也不弱,暗夜转战他处至今还来不及收拾冯耀辉。可即便如此,轩辕齐如今也掌握了十几万兵马。至于军心民意,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多少都获得了一些。民意这个东西,托厉朝百年来王朝世家并立的福,阑州的军民并不是非独孤氏的厉朝不可。如此一来,轩辕齐真的不明白凌晓宇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不过正如凌晓宇所说,轩辕氏和暗夜已经蛰伏等待了百年,如此大好形势,并不在乎再等待一段时间。 凌晓宇自然也希望早日重建庆国,以完成先辈夙愿。可作为暗夜的领导者,轩辕齐手下的第一智囊,所思所想自然不会局限于当前。他们若只想称帝重建国度,早在两年前就可以做到,问题的关键在于国祚能否延续,如今元江南岸大权一统已成定局,而他们控制的元江北岸内外皆有强敌,稍有不慎所有的努力都会付之东流,他们已经输不起了。 轩辕齐虽没有称帝,却不曾停下稳定和肃清阑州的步伐,而在云都的独孤陌短时间内似乎也没有北伐的打算,时间就这样过了将近两月。七月初,来了个搅局者。北方女真族建立的大金朝派六万骑兵南下,突破了云和关,定北将军冯耀辉战死,女真骑兵肆虐北邙山以西的阑北草原,也就是三川郡北部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原本已经稍稍得到恢复的阑北草原再遭重创。 太平历七二四年七月初三,阑州清河郡,清河城齐王府 消息传到齐王府,轩辕齐愁眉紧锁,对凌晓宇也没好气,因为经过这件事,轩辕齐觉得自己称帝建朝完成先辈夙愿的可能性减小了许多。因为若是在这个时候独孤陌发兵北伐,他们将腹背受敌,遭遇灭顶之灾也并非毫无可能。 凌晓宇的反应却出乎所有人预料,因为他居然在这个时候提议称帝建朝,而且并不像是亡羊补牢以求挽回轩辕齐的信任。 “此时称帝建朝?凌门主不会是想说这是你一直在等待的契机吧。”轩辕齐说道,言语中依旧丝毫不客气。 “少主稍安勿躁,事实确实如此,女真南下虽是意料之外,同样是天赐良机,只要部署得当,不仅能重建庆国,还能在元江北岸站稳脚跟。”凌晓宇不慌不忙的说道。 “哦,愿闻其详。”轩辕齐的脸色终于缓和了些。 “女真毕竟异族,别说阑州军民,便是在云都的独孤陌想必都会支持少主;更何况如今冯耀辉已死,定北军无主,也省去了不少麻烦,此时称帝建朝,再一鼓作气将来犯的女真骑兵灭杀或者赶出阑北草原,那时候军民对我大庆朝的认同度会大大提高,更利于我等在元江北岸站稳脚跟。”凌晓宇说道。 “可是老师,独孤陌真的会放弃这么好的北伐时机吗?还有,女真骑兵我等又如何抗衡?”钟离泰疑惑道,凌晓宇所说的一切更像是假设,主动劝和决定权并不在他们自己手里。 “女真骑兵适合开阔地冲杀,不适合巷战,阑北草原是他们的天堂;想要对付他们必须请君入瓮,关门打狗,只要限制了骑兵的优势,就精锐战力而言,我等又有何惧。至于独孤陌,想必也知道被女真族占据阑州意味着什么,不过也不得不防。少主要是信的过本座,还请给本座发号施令之权。”凌晓宇说道,此时已经起身在轩辕齐面前恭敬站立。 轩辕齐有一刹那的犹豫,之后匆忙表示同意。 凌晓宇便说道:“老夫先说如何对付女真军,此事需少主亲自前往。将三川城的军民全部移出,并派人告诉女真军厉朝已经派兵北上,庆朝腹背受敌,三川城财宝物资无数,如此战场就安排在三川城,除了我暗夜精锐,军中以弓箭兵主攻,其余兵种主守;月儿留守清河城,看好一众人质,同时督造羽箭,筹集粮草。” “女真有六万骑兵,依门主看,我等需调集多少人马?”轩辕齐说道。 “所有能调集的军队都调过来,这一战除了要消灭来犯的异族,还要扬我大庆国威,以振军心民心。”凌晓宇说道。 “可是老师,如此做不是将我等所有的弱点破绽暴露给独孤陌吗?若是独孤陌出乎老师意料孤注一掷,我等所有的努力不就都白费了。”轩辕月担忧道。 “月儿所言不差,所以在元江南岸也要做些部署,泰儿,云都还是你最熟悉,云都这一趟你去最合适。如今的厉朝隐隐分成两派,一派以上管家赵家为首,另一派是罗家、郑家和李家。只要两派出现分歧,北伐定不可行。为策万全,那枚从东州带回来的棋子也是时候动用了,具体细节,本座会再仔细交代与你。”凌晓宇说道。 “属下遵命。” “凌门主,你自己可有安排?”轩辕齐试探着问道。 “多谢少主记挂,对付金朝最好的方法便是釜底抽薪,匈奴的南北分裂便是最好的例子,如此老夫恐要出一趟远门。”凌晓宇说道,此言一出,轩辕齐原本的不快和戒心消失大半,急忙起身躬身行礼。凌晓宇已经过了天命之年,即便作为他们中的第一高手,远行到罢了,想必金国内也是龙潭虎穴。如此忠心,身先士卒,轩辕齐又怎能不动容。 太平历七二四年七月初四,轩辕齐在原阑州清河城齐王府称帝建国,国号庆,帝号建武,年号复业。同时封凌晓宇为丞相,总揽军政要务;轩辕月为靖国公主,以女子之身参政;钟离泰为禁军统领。在其他的任命封赏中,比较引人注意的是封镇北将军廖志明为镇北侯,食邑千户;平北将军郑志轩为平北侯,食邑千户;原青石郡府军总将谭俊峰为北方军总兵,其余郡县的大小官员基本没有调动。可以说,大庆建武帝轩辕齐还是做出了很好的姿态,封赏的实际利益隐隐高过厉朝。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轩辕齐搞了这么一出,厉朝有些唯利是图的文官武将难免为了利益卖国求荣或是改换门庭,百多年来第二次庆厉对峙就此拉开帷幕。 轩辕齐自然是别有用心,如此大张旗鼓的封赏,消息传到云都,独孤陌自然也知道那些都已经是他的人,也算是断了这些高阶武将的后路。至于妻儿家眷,廖志明的妻儿早已被移出云都,郑志轩则本来就是暗夜的人,厉朝着实已经没有了控制这些人的手段。 消息传到云都,朝野上下分成两派,争论不休,独孤陌一时拿不定主意。 女真族此次南下其实真的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不仅是时间,破关的速度也是空前。在此需介绍一下云和关,云和关是厉朝东北五关之一,它和北邙郡北部的北邙关是女真南下的两大必经之路。这两座雄关都建在一条长长的高墙上,这座高墙始建于大元王朝年间,各个朝代时的名称不尽相同,厉朝则称之为城堑。据说城堑是由多座城池的城墙为基础建造的,之后的历朝历代均有修建加固。城堑东西绵延上万里,又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便是阑州三川郡和北邙郡的北部边界,东西两段城堑以北方最大的沙漠鄂斯大沙漠为界,此处有个缺口,自然也是时常有人把手。 北方城堑平均高度超过三丈,因此难以进入。因为城堑很高,来犯外敌几乎无所遁形,唯一的方法或许就是强攻关口。毕竟是存在了近七百年的雄关,尤其是云和北邙两关,早已建设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按照估计,女真族想强攻关口南下至少需要十万兵马才可能有所作为,事实上此次女真的先锋部队并非从关口进入。北方城堑东段其实也有一个缺口,准确点说是被北邙山拦腰截断,由于北邙山终年积雪,山势陡峭,所有人都以为女真人无法从此处进入厉朝境内,可他们的确就是从此处进入。没有人想到女真人会出现在定北军后方,虽只一千人,却足够做很多事。之后他们在定北军中制造混乱,里应外合打开关口放大队骑兵入关。至于女真如何能想到从北邙山进入阑北草原,有人推测是孙家有人幸免于难投靠了金朝。 太平历七二四年七月二十日巳时,中州云都郡,云都城皇城 自从七月初六日女真南下和轩辕齐称帝建国的消息传到云都之后,一连半月,朝堂上关于是否要出兵北伐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 “陛下,庆朝余孽重新建国是我厉朝的耻辱,值此女真肆虐阑北草原之际,若出兵北伐,庆朝腹背受敌,必能将其一网打尽;如此天赐良机,不可错过啊。”其中一位御史出言道,此人乃是宣文帝老臣,说话还有些分量。 “不妥,庄御史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庆国腹背受敌不假,可若是把握不好,灭了庆朝余孽,反而让女真人在阑州站稳脚跟,于我朝也无益。依老臣看,不如坐山观虎斗,无论是谁胜了,于我朝而言均有利无害,届时再派大军前往讨伐,或可事半功倍。”另一个御史出言道,此人也是两朝重臣,似乎和前一位御史不怎么对盘。 “蔡邕,老夫承认和你是不对盘,可是此时不是置气的时候。坐山观虎斗,若庆朝胜了,元江北岸一统,军民归心;若是金国胜了,阑州沦陷,何来事半功倍之说。”姓庄的御史针锋相对道。 “庄大人可知打仗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我朝刚经大难,更何况还有东州之地尚未收复,此时绝对不宜大动干戈。”蔡邕说道。 龙椅上的独孤陌一直没有说话,因为这二人说的都有道理,遂向左手边第一排的汪宏远看了一眼。汪宏远会意,出列说道:“二位大人稍安勿躁,我等文人只是动动嘴皮子,真正上场真刀真枪拼杀的还是在场的将军,此事不妨听听诸位将军的意见。” 汪宏远此言一出,二人都乖乖闭了嘴,无论是出于对汪宏远的尊重还是集思广益,此时都不宜再争。 “右丞相所言甚是,越国公,此事你怎么看?”独孤陌向右手边第一排的罗骏问道。 “陛下恕罪,云州军的重点还是西境防务,若要北伐,其主力自当是苍云陌云两军,此事元国公和陌云侯或许更有发言权。”罗骏说道,罗骏此时像个老狐狸,一句话说得合情合理,而且还不忘摆这两人一道。说的虽然是事实,但他强调了这两个人,有发言权的意思就是如果这两个人拒不出兵,独孤陌即使想北伐也办不到,这可是诛心之言,上位者最怕的就是功高震主尾大不掉。 独孤陌思忖片刻,跳过了秦鸿宇,直接询问上官仁的意思。毕竟禁军和苍云军一内一外拱卫皇城,不宜轻动。 “启禀陛下,末将觉得蔡大人之言甚是在理,不如作壁上观,借此机会广积粮草,收复东州,彻底肃清元江南岸,为他日北伐做好准备。”上官仁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