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眯缝着眼睛,仔细端详着垒得高高的泥砖。每一块都平平整整,露出稻草的花纹,被太阳晒得淡黄淡黄的,被风吹得结实结实的。这几个月里,下过几场大雨,这些泥砖也没有迷糊一丁点儿,这真材实料地经得起风吹雨打,扛得住夏日酷暑的烈日炙烤。
用这样的泥砖,盖一间四房一厅的大瓦房,是最好的。
农忙过后,李山就开始四处奔走,找来了木匠,泥瓦匠,还谈妥了木料瓦片的价钱。
在一个阳光明媚,微风和煦的良辰吉日,李山携家带口,领着几个工人,开始在自家的空地上拉线,挖沟,定好房子的地基模样。
空地的周围,围上来了好一些人,背着锄头的,踩着铁铲的,叼着烟斗的,笑呵呵的。
巧珍抱起了小儿子,看着空地上拉起来的红线,喜开眉笑。
大儿子和二儿子在李山的指导下,拿起铁铲帮忙挖沟,其余的几个娃在空地的四周跑来跑去。
太阳高照的时候,李山的背心都已经被汗水浸湿了,豆大的汗珠滴落在挖起来的新土上,一下子被土壤啜吸进去。
“大家伙,歇息一会吧!”巧珍拉起大嗓门喊道,一边轻轻地放下担子,两个女娃跟在后面。
“阿爸,阿妈煮了很多红薯,可香咧!”一个女娃大声叫道,急忙着打开箩筐,伸出脏兮兮的小手,去拿冒着热气的红薯。
那红薯是前几天刚从地里刨出来的,水分充足,皮色鲜艳,煮熟后开出了一道道裂痕,露出里面黄色的薯肉。一股股浓郁的香味就是从那裂缝里散发出来,这样的新鲜红薯,肉质粉糯,带着一点点香甜,可以填饱日常的肚堂,温饱一个冬季。
巧珍打开箩筐的盖子,从里面娶出来了一打瓷碗,那些个瓷碗,色泽昏灰白,质地粗糙,圆边上,有的圆边上还有一两个缺角。巧珍把瓷碗放在平地上,然后再从箩筐里面拿出一个水壶。
“来,来,都过来喝碗凉茶,解解渴!”巧珍朝着众人笑着说道,然后右手提着水壶,左手拿着瓷碗,一股棕色的凉茶水从壶嘴里流到了碗里,飘出来阵阵的清香。
这是用山上一种树叶和一些藤条煮成的茶水,具有清热功效,味道有点甘苦,村里人都称之为凉茶。
李山吆喝着大家,停下手上的活,都纷纷放下了锄头铁铲,笑呵呵地朝巧珍这边走来。
两个女娃帮着把一碗碗凉茶递给工人,巧珍捧着一大盆红薯,让大家伙自个儿伸手拿。
一会儿的功夫,咕噜咕噜声,砸吧砸吧声,谈笑声,在烈日下形成一团一团的黑影,这些黑影晃动着,交织着,为黄土地挡住了炽烈的光芒。
而这些光芒在滚滚的黄烟中升腾,形成了一个更大的黑影。
每次送饭的时候,巧珍都看着泥砖一块一块被泥浆黏合着,垒叠成一道一道整整齐齐的墙面,那黄色的泥墙,窜个子似的,一天比一天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