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派使臣过来和年关派使臣过来的含义是不同的。
“看来,大唐的威名也算是打出去了,不然的话也不会有人在这个时间派出使臣来了。”
冯智彧突然有了一种养成的快感,只不过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养成的并不是人或者宠物。
“那你的认知就可能不太够了。”冯盎笑了笑,但却是很收敛的那种。
“此番派出使臣来的大小国家超过了三十个,从地域上来分的话是东西南北都有,既有东北面的靺鞨,也有西面的吐蕃、大食、吐火罗,南面的骠国、真腊等等。”
“再加上西域那里的一众小国,在数量上来说是绝对超过了三十个的。”
“这么多?”冯智彧真的是懵了,因为他脑子里闪过了一个词。
万国来朝。
“嗯,是不少,在数量上来说和前隋那会儿的万国来朝已经是不相上下了,但在意义上可能比前隋还要高一些。”
冯盎也有些感慨,他虽然固守岭南没有亲眼见过隋朝时期的万国来朝,但也是听过的。
“为父记得那阵子来中原朝拜的国家应该是有四十个左右,其中有三十多是固定每年都来的,但他们却并非是真心实意地来的。”
“前隋炀帝每次都会给这些使臣们丰厚的赏赐,赏赐之多甚至连一些小国全年的赋税都比不上,所以在重利的趋势下有很多国家每年都会来。”
冯智彧了然地点了点头。
的确是,大唐这次的万国来朝虽然在规模上比不过隋朝,但在意义上的确是要更加深远的。
和隋朝相比,大唐没有用利益和赏赐引诱,因为这是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朝拜,因此那些国家是慑于大唐强盛的武事才来的。
“看来,这次陛下是要扬眉吐气了啊,等上元节过了,陛下怕是得去太庙祭祀了。”
冯智彧看向了皇宫的方向,眉头也忍不住地挑了起来。
李世民是个很注重名声的人,万国来朝无疑是最有意义的一种认可,冯智彧觉得老丈人此次肯定会志得意满,让人去太庙祭祀。
如果一切都按照历史进程那样去走的话,估计到时候颉利那位长安舞王指不定还得去太庙献舞呢。
“这是肯定的的。”冯盎也转头看向了皇宫的方向。
“仔细想一想,如果换成为父的话怕是也会那样做的,毕竟这可是一件非同寻常的小事情。”
“之前为父听说你上谏陛下,阻止了陛下想要去泰山封禅的想法,不过现在若是再次提起怕是就没有人会反对了,哪怕是魏徵都不一定会站在你这一方。”
“那可不见得。”冯智彧微微一笑。
“魏徵这个人你说他要面子行,说他想要青史留名也行,但不得不承认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百姓甚至是为了李唐这个王朝。”
“去泰山封禅一事耗费颇巨,这一趟走下来怕是整个关中地区一年的赋税就没了,所以哪怕是魏徵明知道事情不可为,但最后还是会站出来的。”
“而且……”说到这里,冯智彧的语气变得有些微妙。
“就目前来说还只是万国来朝罢了,这些国家的朝拜可不能当真,等到大唐弱小的时候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倒戈。”
“收服都不一定好用,更别说这种无稽之谈的朝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