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让汉人和牧民们融合起来,朝廷才能够真正的统管草原。”
“可是这可能么?”程处默有些怀疑。
中原和草原的仇恨不是近两年才形成的,而是已经绵延近千年了,想要解决这种仇恨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更不是什么一朝一夕的事情。
在他看来冯智彧的想法有些过于美好了,到时候可能不见得会有多少人愿意改嫁到中原去。
“为什么不可能?”冯智彧靠在了车厢上,闭目养神。
“我所选的人都是那种没了男人还带着孩子的,而且孩子都不超过三岁,为了让孩子活下去,那些女人会愿意的。”
“可是那些孩子……”程处默张口说了两句,却没有说下去。
“放心吧,不会的。”冯智彧很是淡定,虽然程处默的话没有说完,但是他却知道程处默想要说的是什么。
“一个人对于整个世界的认知完全来自于出生之后,教育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未来的事情,只要教育好了,他们将会成为身具草原血脉的汉人。”
“就比如说你和普通的百姓,你自幼受到的教育会让你在成年之后自然而然地侧重到商业以及政事的方面,而寻常百姓家的孩子在成年之后想的就只有一件事:种好地。”
“如果换个例子可能会更贴切一点,草原的习俗你知道吧?”
“你说的是哪方面?”程处默一时没有明白冯智彧说的是什么。
“文化。”冯智彧没有睁眼,但嘴里却吐出了两个字。
“我们自幼受到的教育都是尊老爱幼,有好吃的要让给年幼的弟弟妹妹和年迈的祖父祖母,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也都是优先让老幼脱险,但草原不一样。”
“他们没有这种概念,在遇到冻灾雪灾无以为继的情况下,他们的食物会优先分给青壮。”
“有一件事你肯定知道,那就是突厥人在对抗寒冷的时候往往都是青壮在最中间,向外依次是孩子、女人、老人。”
“在他们的想法中青壮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在草原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想要存续下去依靠的就是青壮。”
“在青壮之后的孩子代表的是未来,但却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只要青壮在那就还会有孩子。”
“女人能够排第三是因为她们还能生育,而老人对他们来说是最没用的,所以都是最先被牺牲的。”
“中原的孩子从小就知道尊老爱幼,但草原的孩子从小接受到的教育是适者生存,正是因为教育的不同才导致了这种可以说是两极分化的情况、”
“可是,你就这么确定那些单身汉愿意给别人养孩子?而且还是突厥人的后裔。”
程处默还是觉得这事儿不好实现,一是因为男人的坚持,二是因为多年的仇恨。
要知道,中原的寡妇也不少,他觉得如果是自己的话,那么宁愿去娶一个带着孩子的中原寡妇也不愿意选择草原女人。
对于程处默的疑问,冯智彧只用了三个字回答就让他哑口无言。
减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