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老臣觉得彧儿说得很对,岭南的开发的确是该提上日程了,毕竟在岭南种粮食要比在关中高效的多。”
心中有了决定,冯盎的语气也坚定了起来。
“利用彭蠡湖的天然便利,从那里修一条路直接插到海边,然后顺着海边把路修到高州,这就解决了运输的难题。”
“想来虽然岭南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天然水道利用,但这样一来也是值得的,不仅能够沟通岭南,还能将沿海一代发展成制盐、制糖的好地方。”
“这样一圈下来,修路的损耗也算是能够弥补了吧?”
冯盎语出惊人,不仅是冯智彧,就连李世民都没有想到冯盎能这么说。
“明达,勿需如此。”李世民摆了摆手,语气也放缓了不少。
“现在从长江到高州的近海运输已经几乎成型了,有经验的人不在少数,完全没有必要再耗费时间、精力和财力去修建一条陆路。”
“有这条日渐成熟的海运,这一线的沿海地区都能够发展起来,不会耽误制盐和制糖这些产业的诞生和发展的。”
然而,两人就好像是杠上了一样,冯盎也丝毫不退却。
“老臣觉得还是要的。”冯盎摇了摇头。
“陆路所带起来的并非只有沿海地区,还能带动一些内陆地区的发展,避免产生百姓分布不均的情况发生,这对朝廷的统治有利。”
李世民也是寸步不让:“明达,陆路的建设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耗费的钱财也是很多,我们大唐才刚刚过了两年好日子,没有必要舍弃海运去修建陆路。”
两人在这里争得是寸步不让,不知情的人怕是会以为这是在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僵持不下,但却恰恰相反。
冯盎提出修建陆路是在表明自己的决心和忠心,因为一旦有陆路沟通岭南,那就代表着以后若是发生了什么事的话朝廷的大军就可以长驱直入直达岭南。
到那个时候,冯盎这个岭南土皇帝的身份就不复存在了。
同样的,李世民也是在让步。
他和冯盎不太一样,他是在冯盎表决心之后才开口的,他是在看到了冯盎的决心之后才愿意退让的。
现在岭南冯氏和李唐皇室已经成了姻亲联盟了,而且还不是一桩。
冯智彧和李丽婉的这桩联姻稍显薄弱,一个不是嫡长子另一个连嫡女都不是,所以在这个时代的人们看来还差点儿意思。
但是不要紧,真正重量级的还在后面。
李承乾是太子,冯代玉是冯家如今当家主母的女儿,虽然这个当家主母的身份和来历很遭人诟病,但事实就是事实。
最重要的是冯智彧很疼爱他这个妹妹。
这样一来,两家的关系就慢慢稳固了,现在的冯家虽然还不是长孙家,但未来会是的。
因此,冯盎和李世民都在这里表达了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