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你这个女孩子将来会有大出息,不忍心你这样埋没在街头。
你这个年纪的女孩子不上学不行,将来国家的建设需要你们年轻人。尤其是你这样独具慧眼的年轻人。”
林晓秋还没自恋到以为老人家真的觉得她特别出挑才说这些,她只是把这些话当做老人家讲价前的铺垫。
一般来说,人情世故这样的东西,存在社会的每一个方方面面,要是林晓秋需要老人的帮忙,那么羊毛大衣的价格,就得让利,这是人之常情。
如果直接说不需要,好像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不太通情达理。
老人家只是出于好心想帮忙,并没有做错什么。
在这个社会上,总是存在这样的好心人,只是上一世的林晓秋并没有遇见。
林晓秋沉默了半分钟,笑着开口:“谢谢您的好意,我十分感动。不过,我不是杭市人,不能在这里补习功课,下个学期,我会回老家参加高考。
我可以向您承诺,将来我一定不会埋没在街头。至于大出息,就看我的造化吧。”
老人放心地点头,小姑娘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亮堂堂地,他相信这个小姑娘一定会好好念书,这就足够了。
“你叫什么名字?”老人家特别喜欢林晓秋的自强与坚毅。
“林晓秋,双木林,晓风催我挂帆行,枫落河梁野水秋。”
老人听完,伸手微抬一下鼻梁上的眼镜,点点头:“两首诗词,被你这么放在一起,倒也不违和。”
林晓秋的表述对于身为语文老师的温再华来说,特别理解这两句诗里的典故,典型的借景抒情,同时也表达出她的抱负与品行。
其次,也侧面说明她的文学修养不错,这两首辞令,不是常学的,一般课文里提到的很少,老师讲课只会略过。
林晓秋能信口张来两首比较冷门的辞令,说明她在这方面下过功夫。
楼上的汤伽野则觉得后一句甚妙,有野有秋,这不正应了他们名字里的最后一个字?
“让您取笑了。衣服决定要哪件了吗?买两件送一件羊毛衫,要不给奶奶选一件?”
林晓秋的文学功底不算出色,她怕老人家出题考她,当老师的瘾上来,说不定会来这么一招。
她可招架不住,赶紧转了话题。
老人的孙子听完林晓秋的自我介绍,有些诧异地看着她。
他是老人从小教导的孩子,他学过的诗词没有三千,也有一千,不过这两首能随口背出其中的一句,那都是有些功底的人才做得到的。
他自问,自己都不能一下子想起来这两首的原文和作者。
林晓秋就这么顺畅地连在一起介绍,有些神来之笔的意思。
“要的,要的,给他奶奶拿一件黑色的,她这个人总是觉得浅色的衣服显胖,愿意穿深色的衣服,嘿。”
“行,奶奶穿多大的?中号的可以吗?”
林晓秋埋头找中号的羊毛大衣,心里有些乐开花。
毕竟眼看两件都要卖了,又挣了八十块呢。
“她得大号,腰粗,不然穿不下,是吧?”
温老人的孙子,站在一旁点头如捣蒜:“我奶穿大号,我买过,没错的。给她拿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