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这两小家伙不要钱。”老王头跟苏明月不熟,说话就是正常的交流,机械性的回答也没有特别的热情。
苏明月听后也没有搞价就从荷包里掏出了三文钱递给了老王头。
老王头没有拒绝,直接伸出粗糙的大手接了过去揣兜里了。
“大爷,您这牛车是一天跑几趟?”这一会儿来坐车的人还不多。
闲来事的,苏明月就开口闲聊。
“一天来回六趟,早,中,晚,人满发车。”
“哦...”
还蛮科学的。
又过了一会儿。
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三三两两的都背着背篓,挎着提篮,拿着布袋之类的都出来了。
家里的汉子们都出去劳作了,她们在家没事的时候会采些山货或者鸡蛋鸭蛋鸟蛋的拿到镇里出售贴补家用。
九龙山每逢初一十五有大集。
今天正好初一了。
所以去镇里的人还真不少。
老王头一看人多了,立马把牛车套好,麻溜的就赶着牛车出发了。
一边走,车夫便打着鞭子,一遍的都抽在牛背上。
老黄牛踩着嫩绿的小草一步一个脚印的。
要是马车,估计颠两下就到了,牛就不行了,牲口性子没劲没慢的。
一步两晃荡的,晃得苏明月胃液都从食管反流出来了。
扭头吐口水的时候她还赶紧把手帕拿出来挡住了。
再加上十几个人挤在一个牛车上,真是难受的要命。
而且一边走,老王头还一边喂草料。
拉这么多人,半路上在不添点草料吃,他怕牛撂挑子不干了。
草末顺着风飞的哪里都是。
苏明月赶紧挡住孩子们的口鼻。
这古代的交通工具真是是让人语。
苏明月的一系列表现,把两个孩子吓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