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原主在这里,不知要感动成什么样子了。
林红姑也装着感激涕零的样子,离开了厨房,只不过一出来就变得一脸冷漠。
林江氏这葫芦里也不知道卖的什么药,竟然舍得买肉给她吃?
要说林家也就是这两年原主开始做小生意之后,才稍微有了些余钱。
五年前,林红庆的父亲在铁厂打零工,因工伤去世,一家子基本上就靠工厂给的赔偿款活着。
厂里本来还安排了林红庆进厂,甚至破格给了正式工的指标。可谁知道林红庆是个好吃懒做的主儿,哪里吃得了那种苦?
直接五百块钱把工作卖了,很是逍遥了一段时间。
等林江氏知道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不过,就算林江氏知道得早,也没用。她对自己这儿子可是娇惯得很,哪里舍得说她一句重话?
就是后来原主上交的钱,林江氏也都零碎给了林红庆,还说什么林红庆也要学着做生意。
也不知道是哪门子的生意,从来没见过回头钱。
其实史秀娥在这个家也不容易,虽说很多活儿都是原主在干,但这年代人活得苦,哪怕不种地,也有干不完的活儿,闲着是不可能闲着。
史秀娥得负责做一家老小的衣服鞋子。
镇上没几家卖成衣布鞋的,还都卖得很贵,林家自然是买不起。
林江氏自己好不容易媳妇熬成婆,肯定不会亲自动手;原主倒是曾经主动请缨,可林江氏在看到她剪废第三块布之后,就再不敢用她了。
别看只是做衣服,可一家五六口子人,工作量可不小。
衣服从画样到剪裁再到缝制,都是人工。更可怕的是鞋,这时候的鞋底可都是一针一针纳出来的,做起来相当不容易,而且坏得还快!
关键是林大福年纪小,脚长得快;林红庆则是衣服鞋子一破就不肯穿了,挣不了一分钱,还贼费。
就这样的家境,林江氏天天抱怨没钱花,吃饭都抠抠搜搜……竟然舍得买牛肉?
林红姑决定先不想了,见招拆招便是。
不过,回到里间,她脑子总觉得乱乱的。
突然到了这么一个陌生的年代,守着一家子虽然熟悉却比疏远的“亲人”,她的心里多少有些忐忑。
按她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先找到前世姥姥家的人,再找到原主的亲生父母。
可姥姥姥爷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她根本不知道。
而唯一亲近的母亲,又还是个娃娃!
至于亲生父母……就算找到了,人家会认她吗?毕竟这年代可能连亲子鉴定都没有,她要怎么证明自己是他们的女儿呢?
她还理了理原主的人际关系。
原主五年前初中毕业,正好避开了上山下乡;两年前高中毕业,高考制度也恢复了正常。
理论上,原主的中学同学应该都还留在镇上。
只可惜原主从小就被林江氏哄着,一有空就在家里干活,哪有时间去交朋友?
有限的几个朋友,都是成绩和原主差不多的优等生,要么初中毕业上了中专,要么高中毕业考了大学,都不在本地。
想来想去,唯一能够让她信任和依靠的,竟然只剩下了陆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