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MBOOK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四章 轮回之地(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潞王监国十一月二十日,千里黄云白日曛。

围攻浏阳的清军左梦庚部退军,回师瑞州府上高县。

进攻醴陵的副将卢光祖,参将张应祥也奉左梦庚之命,退回了袁州府宜春县。

在短暂的休整之后,左梦庚调张应祥换防上高县,自己则带着主力大军急匆匆赶往南昌府。

他奉洪承畴的军令,率军一路狂奔,要赶在月底之前,抵达南昌府城,防备可能从鄱阳湖进入南昌府境内的明军。

都统贺信,也从九江出发,率军一万,抵达了德安县驻防。

鄱阳县的伪巡抚章于天率残兵五千,退守余干县,将鄱阳县交给了前来的护军统领伊尔都齐。

而从福建叛变北上的原郑氏旧将杨耿与黄山两部也与清军取得了联络。

洪承畴得知此事,大喜过望,这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此二人带来的六万兵马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如此一来,他便能完成对鄱阳湖的布防。

明军想要深入腹地,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洪承畴委任二人为总兵之职,又各赏赐黄金百两,以示优待。

随后便令杨耿率军前往南昌府进贤县驻防,进贤县地处鄱阳湖南端,在此驻军,堵截明军。

又命黄山率部,往东乡抚州府临川县驻扎,守护赣南大军的粮道。

洪承畴一番部署,在整个鄱阳湖西岸构筑起了一道南北走向的防线,总计约十万兵马。

郑氏部将的来降,令洪承畴看出了郑氏内部的现在还未稳定下来。

所以他要迅速抓住机会,在江西取得进展,一旦等到郑家安定下来,闽兵入赣,那形势就会雪上加霜。

就在清军完成调动部署的时候,明军也在不声不响的干着大事。

二十日夜,愁云惨淡万里凝,天地一片黑暗。

在彭泽以北的江面之上,战船二百,趁夜西进。

波涛滚滚,落木潇潇。

旗舰甲板之上,一员将领凭栏独立。

船上的构建崭新,战旗迎风飞舞。

噔噔噔,身后有脚步声响起,回头一看,乃是麾下副将。

“天道轮回,今日重过小孤山,令人触景生情。”

张名振看着走来的刘世勋,感慨万千道。

小孤山,位于长江北岸,宿松县东南一百五十里外,雷池南岸。

与彭泽县隔江相望,形态特异,孤峰耸立。以奇、险、独、孤而着称。

“东看太师椅、南望一支笔、西观似悬钟、北眺啸天龙”,这便是对小孤山从各个方向形貌的描绘。

因为地势险要,成为了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本朝初,太祖与陈友谅曾在此处交锋争雄,故又称其为“安庆门户”、“楚塞吴关”。

而在这样一个阴云密布的夜晚,张名振带着大明兵马,重临小孤山,青史尽成轮回。

刘世勋面色沉毅,内心也颇为感慨,虽然在这漆黑的夜色下,只能看到小孤山的轮廓,但也难掩心中慷慨之情。

“当年太祖在此奠定大明根基,今日我等率军重临,说起来,也是为了重塑大明社稷。”

张名振拍了拍栏杆,眼中仿佛看见了当年大明的将士在此与陈友谅生死搏杀的影像。

在这漆黑的江面之上,他似乎看见了常遇春、徐达、廖永忠、丁普郎等开国功臣们亲冒矢石,率军冲锋。

恍然又见陈兆先、程国胜、宋贵等忠勇大将护主身死。

一幅幅惨烈的画面,一张张鲜活的面容,萦绕在张名振的眼前。

“总兵,这回应陈提督之请,入赣作战,熊总督若是知道了,会不会降罪?”

“哈哈哈,放心吧,我早已差人向熊督报信了,军情为大,熊督纵有不满,也只会战后再与我算账。”

张名振原本剿灭了苏克萨哈,在宣城休整兵马,可忽然接到了当时还在池州驻军的陈荩的信,请他出兵南下,随征江西。

陈荩之所以请张名振援手,是因为张名振可是水师出身,他麾下的兵马皆善水战。

从一开始,陈荩就看到了鄱阳湖的重要性,想要征伐江西,必须控制鄱阳湖。

没有水师,是万万不行的。

张名振本属南直隶总督熊汝霖麾下,在接到陈荩的信后,张名振还是犹豫了小半天。

直到他的弟弟张名扬劝说他,张名扬说:金陵江段,有靖海水师独霸,清军不敢南窥,总督与大将军麾下兵马,足以应付。

而今潞王北御西征,此时不助,更待何时?

弟弟的话,让张名振心中大定,当即决定率军南下。

他留下张名扬率新兵一万,驻守宣城,自己带着两万旧部自宣城直奔贵池。

抵达贵池之后,在陈荩与知府吴应箕的协助之下,张名振招募新兵,将所部兵马补充回四万之数。

贵池处在江河交汇口,长江支流贵池水从此流向东南。

在吴应箕的帮助下,张名振在此筹集战船二百,逆江而上,进入江西。

......

鄱阳湖东岸,都昌县。

明军蓝田营在陈荩的率领之下,占据了县城。

原来驻扎在都昌的是清军水师雷望江部,结果他惨败石门镇,现在明军捡了个现成的水寨,用来停泊战船,休养士卒。

在雷望江的水寨之中,明军还发现了大量的粮食金银。

陈荩原本以为都昌会有清军驻守,结果在雷望江部的俘虏口中得知,这家伙是倾巢出动,老窝一个人也没留。

所以这才让陈荩捡了漏,发了一笔横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明军兵不血刃的占领了都昌后,全城戒备,不许任何人出城,以延缓清军知晓的时间。

陈荩与诸将都没有进入都昌城中休息,而是住在了水寨之中。

后半夜时,忽有哨船传来警讯,在都昌东南方向,发现了清军的游骑正在靠近。

陈荩和衣而起,都昌东南方向出现游骑,大约是自鄱阳县而来。

自己两万大军,定然难以隐匿行踪,只是没想到清军游骑来的这么快,最快,天亮之时,他们占据都昌的消息就会被清军知晓。

为了延迟暴露的时间,陈荩无奈之下,只好令邓继祖率亲骑前去将进入都昌境内的清军游骑尽数绞杀。

小将邓继祖领了提督军令,当即领所部二百亲骑自水寨陆门而出,向东南掠去。

柴棚镇,是都昌东南,鄱阳湖东岸一个凸出小岛上的镇子。

镇子虽然规模不小,但是却鲜有瓦舍,大多都是茅屋土房。

大多数的人家门前,都挂着渔网钓竿,蓑衣斗笠。

在水岸边,简易的码头中,系着许多乌篷船。

从湖面上吹来的夜风,十分湿冷清寒。

人们都沉浸在光怪陆离的梦乡之中,睡得香甜。

这时,八匹快马,缓缓走入了镇子之中,马上的清兵正万般警惕的环顾着四周。

他们浑身披甲,挎双箭囊,长刀短弓,身形高大,一看便是军中精锐。

领头的是个骁骑校,名唤索兰,出身于白山之间,有一身蛮力,可举千斤。

他们是奉护军统领伊尔都齐之命,往都昌方向警戒搜索。

伊尔都齐认为,明军出石门镇,顺龙口河入鄱阳,极有可能在都昌休整。

因为明军若是不在都昌补给,而直奔西岸,实乃是冒险之举。

所以伊尔都齐放出了大批的游骑,向西探查。

索兰八人正欲自东向西离开镇子,可是走到一半,却是纷纷勒马。

在他们面前,也出现了一群人,正是明军的夜不收小队。

双方迎头撞上,都是一愣。

清军骁骑校索兰见状,心中便已知晓,都昌一定是被明军占据了。

于是他回首,命队尾之人速速转向,往鄱阳报信,自己则与余部一齐抽刀,准备与明军夜不收决一死战。

明军的夜不收小队,领队的乃是一什长,名唤李来亨。

他是李锦的养子,当初大顺军归明,李锦作为顺军主帅,带着顺军老营家眷留在了江西。

但是他将养子李来亨送往了杭州,并请张煌言代为照顾。

李锦这么做,也是为了表示归明的决心和诚意。

李来亨年方二十,相貌平平,但身材健壮,一看便知其乃北地汉子。

因为是李锦的养子,张煌言虽答应代为照顾,但也没有太过重视,本来想将其安顿在直卫统领牛三的军中,为潞王侍卫,但是李来亨却是主动提出,想入边军。

这让张煌言略感惊奇,于是便答应了李来亨的要求,将其送入了秦军之中,分配到了蓝田营,为一伍长。

蓝田营历战数场,李来亨也因为作战英勇,被调入了精锐的夜不收哨任什长。

狭路相逢,清军骁骑校索兰暗暗打量了当面的明军一番,发现对方皆面无惧色,不敢大意,吩咐左右,准备小心应对。

李来亨身无盔甲,裹以布衣,手持军刀,年轻的面庞上,从容不迫。

双方勒马对峙片刻,清军骁骑校索兰催马出战。

两边距离太近,战马根本冲不起来,只能走马搏杀。

李来亨自是不惧,斥候相遇,你死我活,这便是斥候的使命。

必须将面前的清军全部格杀,才能遮蔽消息。

敌将打来,李来亨沉着应对,部下皆前出迎战,他死死盯住了那敌军领头之人。

索兰自然也是想擒贼先擒王,直奔着李来亨杀来。

刀锋呼啸而来,李来亨后仰闪过,顺势出刀,直奔敌将腰肋之间。

索兰收刀格挡,震开了李来亨的刀刃,霎时间火星四溅。

两人错马而过,拨转马头,准备再战。

双方都感觉到了对方的实力强劲,出招变得谨慎起来。

李来亨感觉到对方定然是清军骑兵的精锐,于是冷冰冰的开口问道:“你们是谁的部下?”

“大清正蓝旗护军统领伊尔都齐麾下,你又是何人麾下?”

“大明秦军蓝田营提督陈荩陈提督麾下。”

两人都向对方说出了实话,彼此都知道,今夜,必有一人要死在这里,所以说不说,也都无所谓。

双方的视线都在对方身上游走,试图找到对方的破绽。

索兰有些惊讶,这年轻的明军什长竟然如此沉稳,一招一式,一举一动之间,竟然丝毫不给他机会。

这时,双方的部下已经杀得七零八落,明军只有三五人尚且存活,而索兰的部下尚有五六人。

八名明军只换了两名鞑子的性命,足见这些清军马甲的精锐程度。

李来亨不为所动,眼中只有敌将。

索兰在这明军小将的眼中,看到了狼性,令他浑身热血沸腾起来。

一声乌啼传来,两人不约而同的闻声而动,战在了一起。

李来亨忽然爆发,疾风骤雨般的刀风逼的索兰只能奋力招架。

可没过多久,索兰就发现对方越战越勇,气力不竭。

硬撑了一会儿,索兰只觉得胳膊被震得又酸又麻,他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

李来亨还在步步紧逼,刀刀要命,索兰被打的节节后退,有些招架不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时,周围的清军马甲欲前来襄助,仅存的三名明军急忙拼死阻拦,为李来亨掩护。

索兰一直后退,直到战马被逼到了后方的墙角,退无可退。

此时,李来亨大喝一声,挥刀猛砍,索兰举刀格挡,只听一声清脆的断裂声响起,他的刀,断了!

一瞬间,索兰只觉得颈部一热,鲜血如喷泉一般喷薄而出。

他试图捂住脖子,惊愕的看着面前的李来亨,眼中满是不可置信。

临死,他也没想到这个年轻的明军夜不收,竟有霸王之勇。

李来亨若无其事的割下了索兰的首级,别在了马鞍之上。

又用袖子擦了擦溅在眼睛上的污血,回头看向了正在搏杀的其余清军马甲。

见索兰被斩,这些马甲大惊,震怒之下,迅速灭杀了当面的那三名明军,随后合力向李来亨杀来。

按照清军军律,主将战死,部属皆斩,所以他们只能今日在此死战。

李来亨浑然不惧,手中长刀回转,迎了上去,一人独战尚存的三名清军马甲。

只见他马术精湛,马背马腹,腾挪翻飞,神出鬼没,几个回合下来,将这三名鞑子尽数格杀。

斩了鞑子的首级,李来亨火速向都昌回转。

柴棚镇距离都昌更近,而从柴棚镇去鄱阳,还需沿湖绕行。

卯时初,李来亨返回了都昌水寨,向陈荩报告了敌情。

得知清军护军统领伊尔都齐已经进驻了鄱阳县,陈荩知道,必然是冲着他们来的。

能做清军护军统领的人,都不是等闲之辈,陈荩知道他们藏不住了,必须赶紧离开都昌,于是火速召回了所有兵马,准备转移。

伊尔都齐得到斥候回报后,必然督大军前来征剿。

蓝田营孤军在外,更不能入城坚守,一旦入城,便会被困死,所以他们只能转移。

卯时中,都昌水寨的明军尽数登船,扬帆起航,向着鄱阳湖南部水域驶去。

陈荩就是要在这鄱阳湖中,和清军拉扯一番。

反正清军现在没有水师,只能望湖兴叹,奈何不得他们。

游而击之,是现在的上上之选。

辰时,清军斥候将柴棚镇的消息送到了伊尔都齐手中。

军情印证了他的推断,明军的确是已经进入鄱阳湖,正在都昌休整。

伊尔都齐毫不犹豫,分兵一万,留守鄱阳县,由麾下参将塔什哈坐镇。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