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两种?”
“第一种,一口价买卖,我们谈个价,你们厂的瑕疵服装全都打包给我,你啥事儿不用干,我拉回去自己找人分拣修补,让你像卖废布料似的方便省事,但价钱比废布料高个几倍,具体我们可以再谈”
雷莉说完,又开了句玩笑:“我这边绝不找茬售后,您别剪毁了再给我就成。”
“自然不会。”郑孝齐赧然笑笑。
他极度追求对等,该花的钱花,但不想亏的钱就极度不想亏,为了不让别人占上一点儿便宜,他要求瑕疵服装都要剪毁再当废布料卖,就怕自己吃了亏。
有了这第一种合作方案兜底,郑孝齐心里有了数,又问第二种。
“这第二种嘛...”雷莉卖了一个关子,“自然是变废为宝。”
“怎么个变法?”
“拿废布料当投资,加入我们,以小博大。”雷莉缓缓开口,这也是她见到郑孝齐,了解了他的性子以后,临时做的决定。
花钱购进了一大批货源,万一砸手里了,多少还是有风险。
但拉到投资,那就不一样,有人风险共担,盈亏共负。
要是赚得多了,非就是让点利给别人,在宏图大业面前,这点蝇头小利,不足挂齿。
再说了,事业刚起步,扯上一个有实力的大厂当盟友,也是不的。
雷莉迅速拿定了主意,笑着继续开口。
“这不,这两年私营经济起来了,为了响应政策号召嘛,我们就新办了个买卖,专门搞服装的批发零售,下沉到农村山乡市场……”
郑孝齐听着皱了眉,“乡村市场啊...”
他并不看好。
那些穷乡僻壤的地方,哪家不是缝缝补补又三年,哪里舍得花钱买新衣服,就算有买,也是逢年过节有喜事时,稍微换一身行头,那需求量也不大啊。
经过反复调研、又知未来走向的雷莉,倒很有底气,乡村市场需求可是一只优质潜力股。
“没,就是乡村。”她拿捏着两只手指,稍稍打开:“郑厂长,我们得把格局打开来。这办厂做生意的,自然要往长远看。”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响了好几年,眼看着你们这高楼起了、生活好了,那紧跟着后头的一些相对落后的地方,肯定也会跟着慢慢富起来……”
“那腰包稍稍一鼓,生活水平上去了,最先要改善的就是吃穿这两件大事……”
雷莉点到为止,郑孝齐自然也领会了,乡村市场今后会存在一定需求,但具体需求多大,他心里没底。
“你想怎么个投法?”郑孝齐试探性问了一句。
“我刚说了嘛,直接拿废布料当投资,其他杂事一概不用管,就坐等分利润就成。反正卖了也换不了几个钱,倒不如赌一把?”雷莉一脸气定神闲。
“就这么简单?”郑孝齐将信将疑,总觉得事情没这么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