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又跳了起来,激动地说道:
“你还带来了土豆!
“哈哈,你若是将番薯和土豆一齐试种成功,我华北大地堪比江南!”
“那么,我更有底气再建大明于此啦!”
“民以食为天!我之前还一直担忧:小冰河期远没过去,那么在这北方再建大明,是不是可以长久。”
“如今,天赐你左超然予我,我还耽忧个啥!”
李俊这样说,弄得左超然很不好意思的,“太子殿下,我当不起,当不起……”
“走,看看你种下的土豆怎么样啦!”李俊却很是心急。
左超然赶紧说道:
“我只有二十多个种子,且留三眼下种,也就只有百来窝。”
“您看,前面拢高的一排就是,如今牙子出土,已见青苗啦。”
“如果这茬收成好,我准备明年种它两茬试试。”
“哦,”李俊应声后,看着还有一半的地已经拢沟起垄,就问道:“这剩下的地,你都要栽番薯?”
“也是番薯种不够,我培育的薯苗明后天就可以剪枝培根,然后下地栽植啦。这一茬也就百多棵吧。”
“等收成后,保根,留杆做得好了,明年怕是这三亩地都可以栽满!”
“今年只能这样了。”
“不过,我不会让剩余的地荒着。”
“太子殿下,我还带有好东西呢!”
“您听说过花生吗?”
“这东西像玉米粒,好带,所以,近一半的地啊,我今年种花生!”
李俊哪会不知花生!
在他的记忆里,花生大约在十六世纪中叶(1530)传入大明。但由沿海传入内地,再到北方的过程太慢了。据说直到清朝乾隆时期,花生仍然还是稀缺的食品。
在后世那个年代,炒花生可是李俊的最爱!
李俊啊,心里都满是渴望了:要不了多久,自己又可以包里装着炒花生。想起来了,捏碎花生壳,丢两颗花生米进嘴里嚼嚼,多香啊!
对晚饭汇总的各方面汇报,李俊很是满意。
军械制造局扩大了,已经将生产重点放在了制造步枪上面,到今天下午统计数字出来,已生产出一千一百二十支。
盒子炮仍旧照以前的速度制造,目前已经储备近四百把。
子弹也已经实现量产,这是人家薄珏的功劳。
通过火药局火药师们的努力,用于手雷制造的高爆炸药也做出来了。
焦毷和赵天明告诉李俊,他们试验了一下,手雷的爆炸使用效果完全达到预期……
“好!”
李俊叫好过后,立即又拿出来一些图纸。
“这是机关枪图纸。”
“这是一窝蜂火箭炮图纸。”
“这是小钢炮图纸。”
……
李俊将一张张图纸摊开,给赵天明跟焦毷做了介绍。
“现在就要开始研究,设计,准备下一步投入生产。”李俊说道:
“这些都是大杀器,等我们建起大型钢铁厂后,还要生产重炮。”
“而那些重炮,发射的都是像小钢炮炮弹那样的开花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