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要对王松涛的听觉、视觉、触觉进行相应的刺激和建模,还有对语言、动作和意图进行数据采集分析。
虽然这与直接从大脑皮层获取信号有所区别,但能最大程度提高电极植入的精准度和成功率。
第一阶段,通过几天的高强度训练,EVA已经能通过脑电信号的变化准确地还原王松涛听到和看到的文字信号,甚至能通过他的想法进行语言交流。
第二阶段,在随后几天,王松涛已经能随心所欲地通过“意念”与EVA进行交互,EVA甚至可以还原出他眼睛看到的景象,只是内容缺少细节。
第三阶段,通过各种监测仪器,王松涛发现EVA已经可以获取他的情绪波动和一些生理反应,甚至能结合他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对他后面的行动做出一些预测和主动配合。
第四阶段,EVA开始尝试反向输出,通过电极组合向王松涛的大脑发送各种微弱的电流信号,在他不用意识控制的情况下,成功地实现了转头、点头、张嘴、抬手、蹬腿等动作。
王松涛通过改造实验把EVA变成他的第二大脑,EVA也同时通过他的身体获得了各种感觉和生理反应。
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入,体外介入的局限性已经不可忽视,手术植入的必要性也显得越来越高。
通过不断优化和组合,王松涛头上的电极也从200个减少到40个。
这样还可以接受,不然……想象头顶被200个密密麻麻的小孔钻成筛子的样子,王松涛双腿一紧。
EVA连接状态监视屏幕上“感觉”一栏里,出现两个红色的大字:“尿急”。
第一批电极的样机已经完成调试,开始进行应用检测实验。
同时,王松涛也需要做一次肢体植入试验,以观察生物融合程度和排异反应情况。
测试点选在左右手臂的腕骨突起上。
一方面这个部位能便于观察,且在发生意外情况时方便自行拆除;另一方面这里有直接暴露在浅体表的骨骼用于钻孔固定基座,比较接近头骨的情况。
在肖萌的细心操作下,植入试验手术很快完成。
王松涛看着两只手腕外侧两个仅有两毫米的小小的圆孔,开始慢慢活动手腕。
“这么小,一点感觉都没有!”
底座连同外面的螺纹直径大约不到5毫米,但植入后仅剩两个小小的圆孔。
探头本体还没有安装,安装座里暂时空着。
“看上去挺成功,并没有发生排异反应!”
肖萌抓起他的手腕仔细观察。
“内排屑骨骼空心钻孔手术的效果很好,这样只要控制好深度和速度,就可以完成脑部植入。”
“不用担心,操作过程是EVA控制手术机器人自动完成的,需要人工干预的操作不多。只要做好应对意外的准备就可以了。”
王松涛抚摸女孩的手,轻声安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