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将士愿替朕分忧,诛杀了李隆基小儿?”安乐公主漫步走到武攸宁面前,侧着脸问。
“禀殿下,末将愿往!”一位身穿金甲,手持大刀的将军向前走一步,向安乐公主奏道。
“好!赵嗣源,赵将军,你可率兵一千出门,朕在此地,专候捷音。”安乐公主淡淡一笑。
“是!”说着,赵嗣源提刀上马,率领一千人马冲出了朱雀门,而安乐公主则缓缓地在一旁的桌子前坐下,命令侍卫给她倒了一杯茶,便自吹自喝了起来。
但安乐公主那一杯茶还未下肚,便听见外面喊声大作,不一会儿就有士兵回来给安乐公主报道:
“报!!!殿下,赵将军被李隆基手下的一员小将给砍了,壮烈殉国。”
“什么?”安乐公主一听,将手中的茶杯丢在了地上,喝道:“全军随朕出门,杀了李隆基,夺得皇位!”安乐公主说完,便提着日月刀跨上了她那匹白马,率领着众人向朱雀门外冲去。
李隆基与秦言见了安乐公主气势汹汹的杀来,丝毫不惊,只见二人都弯弓搭箭向安乐公主等人射去。
秦言那一箭直直的向安乐公主身边的一位猛将——张景玉,射去,而张景玉却因冲得太快,来不及躲闪,被秦言一箭射穿喉咙,气绝身亡。而李隆基那一箭则直接射穿了一位叛军的身体,随后便向安乐公主飞了过去,但安乐公主始终不是张景玉,只见她灵活的一闪,就躲开了李隆基的那一箭。就当安乐公主侧身躲开李隆基的那一箭时,一把钢刀声的从安乐公主的颈间飞过,取走了安乐公主的首级。
杀安乐公主的不是别人,而是一直负责叛军统帅的将领—武攸宁。但还未等武攸宁高兴,他的堂弟武三思一枪便将武攸宁刺于马下,并遵从安乐公主的计划,突围向明德门冲去,而李隆基则是喜忧各半,一方面让秦言率领四千禁卫军去诛杀武三思;另一方面则和余下的士兵清扫战场,收缴叛军的首级,同时李隆基还以太子监国的身份,命全城的禁卫军搜捕韦安余党,以绝后患。
此时,受安乐公主的命令去镇守各门的张昌宗、袁焕与张易之三人都被禁卫军所杀,等武三思率兵来到明德门时,却发现明德门的守将不是张昌宗,而是一位和秦言差不多大的少年将军——御前都统制王曦,正威风凛凛的站在那里,他的手里,正好提着一颗人头,一颗曾经属于张昌宗的人头。
武三思见状,顿感不妙,于是拨转马头,向启夏门冲去,还未等到他到启夏门,就远远地望见中央禁卫军队长刘允率领着士兵向武三思冲了过来,武三思咒骂一声,又率领着士兵折返回去,杀出一条血路向安化门冲去,而安化门的守将翟狄见武三思来犯,便一声令下,用弓箭逼退了武三思。
奈之下,武三思只能率领他仅存的,不足五十人的部下,向延平门冲去。企图可以换得一丝生机,还未等武三思赶到延平门,就被中央京兆禁卫军军卫将军高适和部下花璎策挡住了去路。
只见武三思奋勇当先,拍马挺枪,向高适刺去,高适也手持狼牙棒迎战,双方将士短兵相接,相互厮杀,而在一旁的花樱策则手持惊羽弓,弯弓搭箭,一箭射去,武三思随即翻身落马,高适则拍马向前,手起棍落,取走了武三思的性命。
李隆基见韦安叛乱已除,便命人打扫战场,等待次日的早朝。
次日……
只见一位小太监手持一封圣旨,匆匆的从宫城赶到了李隆基住的兴庆宫,朗声读道:
“念太子李隆基镇乱有功,故让位于太子,即日登基,改元开元,钦此!睿宗李旦延和元年五月诏示”
于是,即日,李隆基继位,尊睿宗李旦为太上皇,改元开元,庙号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