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名叫王义,意外重生至西晋,自此王义开始用司马懿的身体,成为琅琊王司马睿,司马睿乃是晋宣帝司马懿之孙,琅琊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总而言之身份高贵,是西晋皇族。
王义重生时司马睿正是束发之年,而正是此年291年袭封琅琊王,在受封后,司马睿便在徐州封地琅琊国内养精蓄锐,因为穿越到司马睿身上的王义知道“八王之乱”不久就要发生了。
元康219年,“八王之乱”发生,一场皇权与王权的斗争开始了。而琅琊王司马睿也依附于东海王司马越,王义清楚的知道,日后还有更大的灾难将会发生,而自己如今孱弱,先依附于东海王,日后再谋定天下。
305年东海王司马越率兵讨伐在长安辅帝掌政的河间王司马颙,并命归附的司马睿为辅国将军,而后又加为东平将军,监徐州诸军事,命琅琊王司马睿留镇下邳。
后来汉赵汉刘渊在左国城起兵反晋,屡次击败晋军,但败于并州刺史刘琨,随后进据河东等地,又接连攻克蒲板、平阳、王弥多地,声势大振,王导劝琅琊王司马睿迁移东吴故地建邺发展,琅琊王司马睿采取王导意见,率这些年培养的3千琅琊军前往建邺,王义虽然听了王导的意见,但王义清楚地知道后来王导的弟弟王敦会于武昌造反,并且天下还会传“王与马共天下”之言,所以王义决定日后自身实力壮大了,在节制琅琊王氏一族,倘若自己不加以节制,就会如同历史上的晋元帝司马睿一样,彻底成为王室的花瓶。永嘉307年,朝廷命琅琊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琅琊王司马睿王导和王敦兄弟的辅佐下,与当地江东土族交好,后来经过长时间的经营,才得以立足于江左。
308年刘渊在蒲子即位,此后刘渊开始将统治机构逐渐健全,并加强中央集权,还设有单于台管理“六夷”事务。后又加强兵力,四处征伐,开阔领土。最终刘渊于310年驾崩,谥号光文皇帝,庙号高祖。刘渊死后,兄长刘和即位,刘渊四子刘聪不和,即率兵攻杀刘和,登基为帝,改元光兴,且杀害嫡兄刘恭。并调遣兵马攻破洛阳,俘获晋怀帝司马炽,建元二年又发兵攻下长安,俘获晋憨帝,至此西晋亡国。次年,刘聪听信谗言,废黜杀害皇太弟刘乂,立其子刘粲为皇太子,总摄朝政。
316年西晋灭亡后,北方五胡侵华,出现了大量各国混战,王朝更迭的局面,北方经济更是遭到严重破坏,百姓民不聊生,颠沛流离。而南方则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几乎没有受到战火的波及。并且大量的士族和文人百姓南迁,甚至还有不少王公贵族也逃往南方,祈求安稳度日。其中就有西阳王司马羕,汝南王司马祐,南顿王司马宗,彭城王司马纮,这些人将会成为琅琊王司马睿有力的对手。而司马睿也在建武317年即晋王位,改元建武。
同时晋王司马睿命听说祖逖闻鸡起舞,颇有感触,心想“历史上的祖逖为北伐立下赫赫功劳,短短数年便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量失地,可是因祖逖功劳过大,朝廷对祖逖有所忌惮,甚至派出戴渊牵制祖逖北伐,朝廷的勾心斗角,以及国事日非,不九族裂变忧愤而亡,明明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将军,却落得了这样的下场,我王义绝对不能重蹈覆辙,寒了将士们的心。”于是晋王司马睿一刻也不敢耽搁,立即下旨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领军北伐,短时间内便受到了大量百姓的响应,北伐效果极佳,故而导致石勒不敢领兵来犯东晋边境。晋王司马睿下旨封赏奋威将军祖逖及有功将士,加封主将祖逖为车骑将军,主领北伐军事,将北伐事务全权托付,并赏赐黄金百两,一时间祖逖军中人心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