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县王家庄还是挺富饶的,有一条名为“霸河”的大河环绕在王家庄旁边,河里各种鱼类非常丰盛,也为村民提供了勤劳致富的机会。
因为这条“霸河”的存在,也有了很多民间的灵异故事,小时候的沈清从来不敢自己到河边,生怕某些水鬼沥沥啦啦的从河里飘出来把她拉下去当替死鬼。
庄四周都是奇形怪状的褐色的石头山,山上郁郁葱葱有各种树木,也有一些比较贵重的药材,当然最多的还是柿子树,平素山上还有野兔野鸡,据说也有野猪出没,这里唯一缺点大概就是离临县县城太远了。
离王家庄不远处有一养鹿场,衍生出来的连锁产业也不少,所以王家庄并不像其他的村子只剩下留守儿童或者老人。
很多年轻人都在鹿场工作,鹿场旁边又开了跑马场,解决了王家庄周边很多就业问题。
李娴车好车技也好,一路飞驰,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聊着天,不知不觉冲淡了沈清原本近乡情怯的心思。
到王家庄的时候已经晚上8点半了,远远的沈青就看见庄西头那个开着大门的青砖瓦房。
晴朗的天空挂着半圆的月亮,夜色中朦朦胧胧的暖暖的白色路灯似有似的晃着,沈清心口处微微发烫,幸福感好像要溢出来似的。
王家老房子很有年头了,当年村里都是土坯房子的时候,王家已经翻新成青砖蓝瓦房。
家里条件其实一直都是很不的,又过了好多年姥姥想像村里其他家一样翻成二层小楼,结果还不会走路的沈清被送回来了。
如此一来,姥爷姥姥就决定好好抚养小小的沈清,一定要供沈清上大学,老两口攒的钱都用在沈清身上了。
沈清人还没下车,泪就忍不住先流了,两辈子心心念念的亲人只有姥姥姥爷了。
沈清上辈子没来得及好好孝顺老人,也没能让老人寿终正寝。这辈子沈清发誓,一定护好两位老人。
姥爷王爱国皱着眉头穿着军绿色棉袄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时不时溜达到大门口听听有没有汽车动静。
年轻的时候王爱国当过兵,身姿挺拔,模样出众,退伍回来后安排了工作,经人介绍娶了十里八乡出了名漂亮的孙文静。
王爱国在镇上中学做了一辈子的后勤,孙文静是小学语文老师,后来两个人儿子意外去世,孙文静缓不过来神经恍惚这才退下来。
老两口就守着女儿王雪过日子,王雪心高气傲主意大,让她上学她不上,不让她结婚她非结,后来不让她离婚她又非离婚,反正从小就是一身反骨,夫妻俩真的是又爱又恨。
后来王爱国夫妻俩见王雪虽然离了婚但是日子过的也很好,也就不管她了,一心一意照顾沈清。
厨房里忙着的姥姥孙文静,做了一桌子沈清爱吃的,红烧野兔,红烧排骨,酸菜鱼,肉末豆腐,老醋花生米,清炒小油菜……热腾腾的大馒头在火上温着。
老两口都很想沈清,尤其是年纪大了,晚上经常失眠,总是能梦到沈清,有时候梦见沈清出车祸,有时候梦见沈清掉悬崖了,反正就没有好的时候。
老两口自我安慰互相打气说梦都是反的,其实心都吊着呢。
知道孙女要回来,三天前就让凯旋那孩子打了几只新鲜的野兔,准备了好多沈清喜欢的饭菜,老两口跟沈清视频的时候都觉得沈清瘦了好多,必须补补。
“姥爷,我回来啦,我好想您呀!”
李娴刚停好车,沈清就跳下来了奔向姥爷王爱国,剩下李娴认命的往下搬东西。
“哎,清清,姥爷的好孙女,姥爷也想你了!”
王爱国心中感怀,不由老泪纵横,抱着奔向自己的沈清,心里满足又伤感。
老伴经常唠叨说,他俩这大半辈子,没有儿女缘,但是有孙女缘,老天爷呢,怕他俩死不瞑目所以孙女就是给他俩的补偿。
姥姥孙文静赶紧掀开厚厚的门帘,一看沈清就眉开眼笑的,拍了拍抱在一起哭的祖孙俩,招呼搬着箱子往里走的李娴。
饭桌上王爱国脸上的褶子都笑成花了,两个孙女陪他小酌一口,他觉得日子过的真有劲。
餐桌上老两口乐呵呵的听着沈清撒娇似的絮絮叨叨的说着学校的趣事,话题里有叶溪兄妹,有陈晨哥,当然更多的是沈清自己的事情。
搞的李娴好像不认识沈清似的,妈蛋,这小丫头不是不会说话,只是跟你不太熟不想说话而已。
一顿饭吃的其乐融融,李娴上班时神经时刻紧绷着,已经很久没有过放松过了,不小心陪着姥爷就喝大了,被沈清扶到床上的时候还嘟囔着“姥爷,咱祖孙俩继续喝啊!”
吃过饭,姥爷不让沈清收拾碗筷,让她陪着姥姥,自己去厨房收拾了。
沈清打了热水,伺候姥姥洗了脚,按摩了腿,又帮姥姥把磁力护膝穿好。
把带回来的各种药品保健品拿出来,仔细的把每种的使用方法告诉姥姥。
还有沈清给姥姥姥爷买的袜子鞋内衣保暖衣羊毛衫羽绒服……一大堆,等沈清都归置好已经11点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