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MBOOK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53章 李勣(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1人物生平

2个人特征

3人物评价

4历史地位

5家族成员

6墓址

7艺术形象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折叠效力瓦岗

李绩本为曹州离狐人。隋朝末年,迁居到滑州卫南县。李绩家本是富豪。史称其"家多僮仆,积栗数千钟",与其父徐盖都是乐善好施之人,救济贫苦人,不管关系亲疏。李绩画像

隋炀帝大业末年,李绩才十七岁,见天下大乱,就近参加了翟让的军队。他劝说翟让:"附近是您与我的家乡,乡里乡亲,不宜侵扰,宋、郑两州地近御河,商旅众多,去那里劫掠官私钱物非常方便。"翟让称善,于是在运河上劫取公私财物算。有钱就不缺人,不久兵众大振。隋朝遣名将张须陀讨伐,翟让吓得要跑,李绩止之,与隋军两万多人交战,竟于阵中斩张须陀,大败官军。当时,蒲山公李密参与杨玄感反叛,兵败逃亡。李绩与浚仪人王伯当知道李密为天下英雄,一同劝说翟让奉李密为主,以收买人心,扩大影响。

隋朝令王世充讨伐李密,李世绩多次拒战,以奇计在洛水两岸几次大败王世充,李密因此封他为东海郡公。当时河南、山东大水,饥民遍地,隋朝赈给不周,每天饿死数万人。李绩向李密进言:"天下大乱,本是为饥。如果我们攻陷黎阳国仓,大事可成矣"李密听计,派李绩带五千人自愿武渡黄河掩袭黎阳仓隋朝守军,当日攻克,开仓招民众随便领粮,十天之间,就招募到兵士二十多万人。一年多后,宇文化及江都弑隋炀帝,越王杨侗即位于东京洛阳,赦免李密诸人,封魏国公,拜太尉。隋廷又授李绩右武侯大将军,命他们一同讨伐宇文化及。李绩守黎阳仓城,宇文化及率军四面攻城,形式危急,李绩从城中向外挖地道,忽然现身城外,大败宇文化及,解围而去。

折叠归顺李唐

公元619年(武德二年),李密被王世充打败,聚集余兵归顺唐朝。李密原来管辖的地盘东到大海,南到长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都被李绩占据,没有具体归属,李绩对长史郭孝恪说:"魏公已经归附大唐,如今这里的人民土地,是属魏公所有,我如果上表献出它们,就是借主人的失败得利,自己为自己邀功,用来求取富贵,是我认为耻辱的。现在应当一五一十地记录州县的名称数量和军民的户口,全部报告魏公,让魏公自己献给朝廷,这样就是魏公的功劳了。"

于是派使者报告李密。使者初到朝廷,李渊听说李绩没有奏表,只有信给李密,非常奇怪。使者把李绩的本意上奏给李渊,李渊非常高兴地说":徐世绩感怀主人的恩德、推辞功劳,确实是一个纯厚的臣子。"下诏封他为黎阳总管、上柱国、莱国公。不久加授右武侯大将军,改封曹国公,赐姓李氏,赐良田五十顷,上等宅第一所。封他的父亲李盖为济阴王,李盖坚决辞去王爵,于是改封为舒国公,授散骑常侍、陵州刺史。命令李绩统领河南、山东的军队抵抗王世充。等到李密反叛朝廷被杀,李渊因为李绩过去曾经侍奉李密,派遣使者告诉李绩李密反叛朝廷的情况。李绩上表请求收葬李密,李渊下诏许可他的请求。李绩披麻带孝,和李密原来的僚属将士一起把李密安葬在黎山的南面,坟高五丈,丧期过了才散去,朝廷民间都认为李绩有义气。

不久,窦建德在魏县捉住了宇文化及,又进军攻打李绩,李绩力竭投降了窦建德。建德逮捕了他的父亲,放在军中当作人质,仍让李绩镇守黎阳。

公元620年(武德三年),李绩自己抽身回到京师长安。

折叠从平四方

公元621(武德四年),跟从李世民在东都讨伐王世充,屡次交战都获大胜。又向东夺取土地到虎牢关,郑国州司兵沈悦请求献出虎牢关反正,李绩夜间埋伏军队接应,占领了虎牢关,抓获了郑国的州刺史荆王王行本。又跟从李世民平定窦建德,降伏王世充,整顿军队回朝。论功行赏,李世民为上将,李绩为下将,李绩和李世民一起穿着金甲,乘着兵车到太庙去报捷。李绩的父亲从铭州和裴矩一起入朝,李渊见到他们后非常高兴,恢复了李盖的官职爵位。李绩又跟从李世民打败刘黑闼、徐圆朗,连续升迁为左监门大将军。不久,徐圆朗又占据兖州造反,朝廷封授李绩为河南大总管去讨伐圆朗,不久抓获圆朗,斩下他的首级献给朝廷,兖州就平定了。

公元624年(武德七年),高祖下诏命李绩与赵郡王李孝恭一起讨伐辅公祏,孝恭率领水师沿长江而下,李绩率领步兵一万渡过淮水,攻取了辅公祏占据的寿阳,到了峡石。公祏的将领陈正通率兵十万屯驻在梁山,又派他的大将冯惠亮统帅水师十万。用锁链连接大战船,用来阻断长江的航路,还在长江西岸构筑堡垒,分守水陆两路,以此抵御官军。李绩攻击筑在长江西岸的堡垒,不久就攻下了它,惠亮单独乘小船而逃。李绩乘胜追逼,正通的军队败散瓦解,正通带着十多名骑兵奔逃到丹阳。公祏弃城夜逃,李绩纵马追击,在武康杀了他,江南都平定了。

折叠大破突厥

公元625年(武德八年),突厥侵犯并州,朝廷命李绩为行军总管,在太谷攻击突厥,驱走了突厥军队。李世民即位,拜李绩为并州都督,赐封邑九百户。李绩画像

公元629年(贞观三年),任通汉道行军总管,到云中,与突厥颉利可汗的军队相遇,在白道大战。突厥战败,在沙漠的入口处扎营,派使者请求讲和。朝廷下诏命鸿胪卿唐俭前去赦免突厥。李绩当时与定襄道大总管李靖的军队会合,他与李靖商议说:"颉利虽然战败,人马还多,如果走过沙漠,得到九姓铁勒的庇护,道路遥远险阻,就很难追上他们了。如今下诏派唐俭到那里去,突厥必定放松戒备,我们随后去袭击,这样就可以不战而平定贼寇了。"李靖握着手腕高兴地说:"您的这番话,就是韩信灭田横的策略啊。"于是一起定下计谋。李靖率兵连夜出发,李绩带兵续后前进。李靖的军队到了碛口,贼寇溃散奔逃,颉利与一万多人想逃过沙漠。李绩在沙漠路口驻兵,颉利逃到那里,法越过沙漠,他的大酋长率领自己的部落一起投降李绩,李绩俘虏五万多人而归。

当时李治为晋王,遥领并州大都督,授李绩为光禄大夫,代理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因父丧离职,不久又起用恢复旧职。

公元637年(贞观十一年),改封英国公,世袭蕲州刺史,当时世袭刺史都不到州郡就任,又以并州大都督府长史的官职遥领太子左卫率。李绩在并州共十六年,令行禁止,被称为称职。李世民对侍臣说:"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的人才,安抚边境,只知道筑长城来防备突厥,对世情认识的糊涂,一直到这个样子。朕现在委任李绩在并州,就使突厥畏惧他的威名逃走,边塞安静,难道不是远远地胜过筑长城吗?"

折叠开疆拓土

公元641年(贞观十五年),李绩被征调入朝任兵部尚书,还没有启程赴京,正遇上薛延陀派他的儿子大度设率骑兵八万南侵李思摩部落。朝廷命李绩为朔州行军总管,率轻骑三千在青山追上薛延陀的骑兵,进击并大破其军,杀死名王一人,俘获其首领和士兵五万多,因为立功封李绩的一个儿子为县公。李绩当时得了急病,验方说胡须烧的灰可以治疗这个病,李世民就自己剪下胡须,为他和药。李绩叩头见血,哭泣着诚恳地感谢李世民,李世民说:"我是为国家考虑,不必麻烦你深切地感谢。"

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李治做了皇太子,改封李绩当太子詹事兼左卫率,加位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世民对他说:"我的儿子刚当上太子,卿原来是他的长史,如今把宫中的事情委托给卿,所以有这样的任命。虽然委屈了卿的阶位、资历,可不要见怪啊。"李世民又曾经在闲暇中设宴,望着宴上的李绩说:"我准备把年幼的太子托付给大臣,想来想去没有比卿更适合的人。你过去不遗弃李密,现在难道会有负于朕吗?"李绩拭泪致辞,因此咬破手指流出血来,一会儿沉醉不醒,李世民就脱下自己的御服给他盖上,李绩受李世民委托,被信赖就像这样。

公元644年(贞观十八年),李世民宗准备亲自征伐高丽,任命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攻破盖牟、辽东、白崖等数城,又跟从太宗摧毁了驻跸山下的敌阵。因为立功,封李绩的一个儿子为郡公。

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薛延陀的部落发生内乱,朝廷下诏命李绩率二百名骑兵乘便发动突厥的军队前去讨伐。到乌德革建山,大战敌军,打败了他们。薛延陀的大首领梯真达官率部下投降,薛延陀的可汗咄摩支往南逃窜到荒谷,朝廷派遣通事舍人萧嗣业招慰他的部属,送到京师,于是漠北全都平定了。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