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渊朝廷实行三公九卿、九品十八阶的官员等级制度。
三公为百官之首,分别为丞相,掌管全国行政法度,太尉,掌管三军军务,御史,监督军政两界和皇权,这三公三权分立,辅佐皇帝。
而现在的大渊朝,因为军政泾渭分明,导致三公中的太尉和御史实权旁落,真正执掌大权的,唯丞相一人。
舒辰彦低着头,态度谦逊又持重,他修长的双手拢在胸腹之间,端着方步,四平八稳地走向龙塌。
青阳奎扭头看着舒辰彦,看到他自信的步伐和眼底的清冷,心中竟升起一阵恐慌,他知道,舒辰彦现在的脑袋压的有多低,他背后的脊梁就挺的有多直,如此人物,自己一旦撒手人寰,满朝上下哪还有人压的住他?!
青阳奎眼神晦涩地扫向坐在旁边的青阳勋。
云灿自然也是人中龙凤,只可惜,回来的太晚,在朝堂根基浅薄,又岂是舒辰彦的对手?!所以,自己一定要再给他一些外力相助。
青阳奎闭眼凝神,待舒辰彦走到跟前行完礼,他语气威严的沉声问道:
“舒爱卿,太子年幼,朕有意挑选一位摄政王辅政,当朝文武百官中,你以为谁最合适?!”
舒辰彦眉头一紧,立刻双膝跪地,语气不卑不亢地回应道:
“圣上龙体康健,正值壮年,又何需摄政王!”
青阳奎轻露一个冷笑,继续细言慢语道:
“这里只有朕与两位爱卿君臣三人,你不必应付朕,你且说,谁可担此大任?”
舒辰彦明白,皇帝此问不过是试探自己,他心里已经有了人选,而且非常明确。
“皇上,臣以为,纵观我大渊朝上下,这摄政王的人选,非敬王爷莫属!”
他此话一出,不仅是坐在一旁的青阳勋感到意外,就连皇帝青阳奎也是倍感意外。
毕竟青阳勋一旦成为摄政王,那对于舒辰彦来说,等于是将自己一手遮天的权利活生生让出去一半,而且还是让给势同水火的三军。
就算舒辰彦不在意,但舒辰彦背后的家族势力,朝堂百官又岂会允许?他这样提议,岂不是正好让皇帝借水行舟,而给自己添堵?!
“哦?舒爱卿何出此言?云灿回朝不过几个时辰,怎能担此重任?”,青阳奎明知故问地说道。
“太子的母妃仁贵妃出生将门之后,唯有王爷这样同为三军之将可得贵妃绝对信任,且王爷对皇上衷心耿耿,与太子又自幼相识,感情深厚,在外军功赫赫,在内文功武治美名远扬,朝廷上下出其右!”
舒辰彦说的言辞恳切,句句坦诚没有敷衍,所以青阳奎虽心有顾忌,怕他是以退为进,但这份疑虑却也不得不先按下不表。
“舒爱卿所言甚好,云灿文功武德,摄政王他是担得起的,由他辅佐朝政,朕也能安心!舒爱卿位列三公,执百官之牛耳,朕相信,爱卿必定能排除艰险,对云灿和太子尽心辅佐吧?!”
舒辰彦闻言,神情先是稍稍凝滞,随后表情坚定的起身,朝一直坐在一旁看戏的青阳勋走去。
完全视青阳勋满脸的狐疑,舒辰彦不由分说地握住他的手,将他从座位上拉起来,一同站到青阳奎的床榻边。
舒辰彦将自己的手和青阳勋的手十指交握,齐肩举起,然后言辞恳切的对皇帝说道:
“皇上,敬王爷领摄政王,实乃朝廷之福,万民之福,臣虽不才,愿以圣意和天下万民为己任,尽心尽力辅佐,力促我大渊朝军政融合,万死莫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