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得不好,还要文老你多多指点。”李旭谦虚道。
“年轻人想学就是好事,你只管写,我一定倾囊相授。”文正山豪爽道。
“你可偷着乐吧,我大伯很难得会指点后辈书法。”文江也跳出来道。
李旭点了点头,想起自己刚刚获得书法的技能书,也不知道和文正山比起来如何,只管写了起来。
李旭笔走龙蛇,因为已经有了腹稿,因此整个过程写得十分顺利。
毛笔如同有了意识一般,流畅的在李旭手中舞动,一个个飘逸的汉子跃然纸上。
秦老和文江见李旭笔迹工整、字体俊秀,只认为李旭写得好。
文正山作为书法大家看到李旭的字体心中却翻起了巨浪。
连内容都没有心思看,文正山指着宣纸上的字问道:“李旭小友,你这字不知师从何处啊?”
“哦,这是模仿的王羲之的行书。”李旭一五一十的回答道。
“你说这字叫行书!”文正山惊讶道,“妙啊!妙啊!这字如同龙跳天门,又似虎卧凤阁,雄奇俊秀,简直妙不可言!”
“文老没有见过行书?”李旭试探着问道。
“书法四大字体楷、篆、草、隶,这行书还是第一次见。”文正山回答道。
书法四大字体?不是五大字体吗?李旭虽然没研究过书法,可常识还是有一点的,莫非……这个世界没有行书!
“不知那位名为王羲之的书法大家到底是谁,竟然能自创一门字体,李旭小友可否引荐一下。”文正山继续道。
“王羲之早死了不知多少年了,我上哪找去。”李旭心道。
李旭面不改色,遗憾道:“实不相瞒,这字我也是偶然见到一本老书法帖,模仿着写的,那书发帖的作者就叫王羲之,只是帖子早已在我搬家时弄丢了。”
文正山满脸不信,心想:“这该不会是李旭他自创的字体吧!”
文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家大伯对李旭,称呼从“小李”改成了“李旭小友”,态度也从“指点”变成了“求教”。这李旭的真有这么牛B?
秦老也看出了文正山对李旭态度的改变,不禁问道:“这李旭的字真有这么好?”
“我们都知道书法字体种类众多,根据时代演变大体可分四类。”文正山缓缓解释起来。
“首先是篆书,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最有内涵的,同样写起来也是最难的,在书写的更迭之中,逐渐被人舍弃。”
“其次是隶书,隶书在篆书之后,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有着自己独有的思想性,用柔美的笔画,严谨的章法,严肃但不死板,方直但不生硬,不过不太适合硬笔书法,因此写的人也少了。”
“其次是楷书,也叫正楷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由于楷书写起来又比隶书方便,这种汉字字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最后是草书,也是我擅长的字体,草书笔势流畅、狂放不羁,已经是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是华洲书体简化的极端,有着极强的艺术价值。”
“如今各大书法家的字体也不过是对上面四种字体进行个性化的创新”
“唯独李旭小友今天在这里写的行书,不同于上面四种,而是一种新的书法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