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拍摄地点,秦科捶胸顿足,“李旭,你糊涂啊,郭峰的导演水平可是相当厉害,你一个新人导演,怎么和他比?”
“导演水平和你比怎么样?”李旭十分淡定。
“半斤八两吧。”秦科认真思索了一番回答道。
“那郭峰怎么说你的水平不如他?”李旭有点疑惑,从刚刚郭峰的话语中不难看出,秦科拍出的电影并没有郭峰的受欢迎,“还有你刚刚说他是叛徒是怎么回事?”
秦科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便开始讲述起他和郭峰的恩怨。
原来秦科与郭峰并不是科班出身的导演,而是跟的同一个师傅,那名师傅在影视界可是赫赫有名,拍出的电影《幸福,是全华洲评分最高的电影,在当时那个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都创造了100万的票房奇迹。
跟着这名师傅,秦科与郭峰的导演水平也是与日俱增,加之这两人的悟性较高,很快便在影视圈崭露头角。
一开始二人都谨遵师傅的教诲,信奉拍电影就是讲好故事,可渐渐的郭峰发现了一条票房密码,没,就是名人效应。
郭峰拍电影不再精心于讲故事,而是利用名人流量提升票房成绩。
简单来讲就是拍电影只用名人。这里的名人不一定是演员,可以是脱口秀艺人、可以是歌手、甚至是网红、著名主持人都可以用来拍电影。在郭峰眼中,演技和故事是其次,重要的是流量,所以明明只是脱口秀演员的孙波澜能成为男二号。
这样拍戏固然不用再为演技和故事而伤神,可弊端也十分明显。
首先,对演员的演技不利,戏路变窄了,难以提升。
其次,畸形的引导了观众的审美,让观众更多的关心明星,缺乏了对电影的深入思考。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对电影的发展不利,这种只图省事的电影拍摄模式,不仅让电影失去了本身的价值,甚至可能沦为资本洗钱的工具。
可这种拍摄方式恰恰部分观众买账,一些脑残粉,就是喜欢自己的爱豆,简单粗暴的拍摄方式也为资本所推崇,他们不管电影质量,就算是一坨翔,只要赚钱,那也是真香。
加之郭峰的导演水平不低,每一部电影论是评分、票房还是奖项都能取得不的成绩,在滚雪球的效应下就造成了一种觉,只要是郭峰导演拍出的电影都是精品的觉!
就这样,郭峰成为了利用名人流量提升票房成绩的开山鼻祖,众多追随者疯狂效仿。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导演,只要找上几个流量名人,买上一部二流剧本,就能拍出高票房的电影,虽然电影的毁誉参半,可它赚钱啊!
郭峰也在众人的追捧中失去了初心,对于以前师傅拍的电影更是嗤之以鼻,认为是老掉牙的东西,正是因为理念的不同,郭峰和秦科渐渐形同陌路。
最终导致两人反目成仇的是却是一场骂战。
郭峰的师傅见郭峰不仅自己走上了拍电影的邪路,还带坏了一些新人导演,出于对电影的热爱,便在华洲影视峰会上呼吁导演应当更加关注电影故事本身。
可遭到的却是所有导演的抵制,甚至是口诛笔伐。
本以为郭峰作为徒弟会站出来支持师傅,没想到他竟然当着所有导演的面将师傅的电影一阵数落,甚至狂妄直言师傅已经老了,现在的电影时代是属于他郭峰的时代。
最终师傅在那场峰会后郁郁而终,而华洲电影也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电影的成本主要集中在了流量演员身上,可这能拍出什么好电影!
听完秦科的讲述,李旭缓缓的叹了一口气,“开工吧,用电影证明,我们才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