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MBOOK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低到尘埃里——那诗,那诗人:杜甫(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18.快意八九年:指736年至774年之间,时杜甫正值中年,先后游历齐赵、洛阳、长安等地,是他最快意的“壮游”时期。

19.许与:招引。词伯:词章之大家,指郑虔、韦济、高适、岑参等。贤王:指汝阳王。

20.曳裾(音ju):长裾拖地。裾:衣襟。醴(音li):甜酒。奏赋:指向唐玄宗献“三大礼赋”。

21.轩裳:华贵的衣服。借指高位之人。

22.无所爱:指辞河南尉。行藏:语出《论语》,指出处或行止。

23.黑貂:黑貂裘。诗中借用战国时苏秦到秦国求富,所服黑貂裘已破还没成事的故事,以喻自己怀才不遇。兀称觞:兀自痛饮。

24.杜曲:即杜陵,杜甫曾居住于陵西。耆(音qi)旧:德高望重的老人。

25.朱门:指高官豪宦的府第。赤族:灭族。罹(音li)殃:遭到迫害。

26.举隅:语出《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7.幸:旧指帝王驾临。

28.两宫:指唐玄宗和唐肃宗。警跸:旧称帝王出入时警戒为警跸。

29.崆峒:崆峒山,在甘肃。省海:古以天子比大海,太子比少海。诗中少海指才在灵武以太子身分即皇帝位的唐肃宗。旌旗黄:黄旗,代表皇室。

30.翠华:皇帝仪仗中一种用翠鸟羽作装饰的,诗中借指唐肃宗。吴岳:即吴山,在陕西凤翔境内。螭(音chi)虎:螭与虎,喻勇猛的人。螭:古代传说中一种无角的龙。

31.陆梁:猖獗。

32.瘵(音zhai):病。膏盲(音huang):重病。

33.补衮:旧指补救皇帝的缺失,诗中实指杜甫作左拾遗。

34.廷诤:在朝庭上向皇帝谏争。

35.宇县:宇内,天下。小康:指两京恢复。

36.未央:汉宫名,借指唐宫。

37.殊方:外地。

38.之推:春秋时晋国人介之推,曾众晋文公流亡十九年,晋文公即位后,他避不受赏,与母隐居绵山。渔父:屈原《楚辞·渔父》中的人物,他与世无争。沧浪:汉江。

39.鸱(音chi)夷子: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辅佐勾践灭了吴国之后,弃官泛游江湖,自号“鸱夷子”。

年少优游: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9岁时,杜甫出游郇瑕。20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天宝三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天宝七年秋,杜甫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仕途坎坷: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节选)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安史之乱:

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其二)

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

谈笑无河北,心肝奉至尊。

孤云随杀气,飞鸟避辕门。

竟日留欢乐,城池未觉喧。

为官之路: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西南漂泊: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夔州安居: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漂泊终老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我就是崇拜李白”

这一年,杜甫32岁。

由于考试失败,此时的他情绪正处于低谷。

偏偏正在这时,遇到了李白。这对于杜甫来说,也算是命运给他的一个补偿。杜甫早就是李白的崇拜者,与自己心中崇拜的偶像李白得以相见,该是多么高兴的事啊!

李白这年43岁,正在大红大紫。李白,诗坛一颗最亮的星。有个性的李白此时离开长安,离开皇宫周游世界,来到洛阳。这一年,在洛阳,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相逢了。33岁少年老成的杜甫,44岁童心未泯的李白,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擦出了文坛最耀眼的火花。想象一下,两位诗人相遇,那是一个什么情景啊!

闻一多说:四千多年的历史里, 除了孔子见老子,没有比这两个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我们再逼紧我们的想象,比如说,晴天里太阳和月亮碰了头,那么,尘世上不知要焚起多少香案,不知有多少人要望天遥拜,说是黄天的祥瑞。

两人一见如故。

再一同去汴州(河南开封)。巧的很,此时,另一位大诗人高适,正流浪在开封街头。三位诗人相见了。

可是,总是还要各奔东西。挥手告别,依依不舍。

一年后,李白和杜甫在山东济南再次见面。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李白赠杜甫:

《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译文

至今记得,在饭颗山上与你相遇,刚好是正午太阳当顶,你头上戴着竹笠。

询问你,你我分别后为何如此消瘦?怕是这一段岁月里作诗太费辛苦。

注释

戏赠:意思是开玩笑的话。其实,所谓开玩笑,往往表现了至交之问的真情实话。

饭颗山:山名。相传在长安一带。“饭颗山头”一作“长乐坡前”。长乐坡也在长安附近。

笠子:用竹箬或棕皮等编成的笠帽,用来御雨遮阳。

日卓午:指正午太阳当顶。

借问:请问的意思。

太瘦生:消瘦、瘦弱。生为语助词,唐时习语。

总为:怕是为了。

作诗苦:杜甫曾自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这里所指的正是杜甫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

杜甫要西去长安追寻他的理想,李白则打算重游江东纵情山水。临别时李白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这次分别后,李白和杜甫便再也没有见过面。

相遇、相知、相惜。

分离后,李白旅居沙丘城,写了一首《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后来,杜甫得知李白遭人诬陷被流放夜郎,杜甫很少为李白担心。

梦李白二首(其二)

[唐]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没有风花雪月的杜甫

杜甫比他的妻子大11岁,但也有人说不是大11岁,而是大21岁。是典型的老夫少妻啊!

咱们的诗人诗写得好,嘴可是那个笨啊!

不光是笨,而是不解风情,你说咱们这位老杜怎么称呼他的小可爱嫩妻,你绝对猜不出来。

“老妻。”

谁老啊?!

在杜甫的诗里,没有风花雪月,只有皓首相依。

《客夜》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宝应元年(762)的秋天,杜甫送严武还朝,一直从成都送到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县)的奉济驿。但当他正要返回成都时,成都少尹徐知道作乱,于是杜甫避走到梓州。这首诗,就是他流落在梓州时写的。“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老妻催归,使诗人更陷入了欲归不能的焦灼之中,如何回答老妻,千愁万绪,苦衷难述。杜甫在这里是说:“老妻啊,你是应当理解我不能回家苦衷的,为什么写这样几页长信催我回家呢?”诗人不在结尾处用重笔再写自己不眠的痛苦而拓开一笔写老妻应理解我不能归家的苦衷。

月色中,老杜不说自己在想念妻子,却说妻子在想念自己,这老杜。这种“伎俩”后来王维也用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客居他乡何曾得以入睡?漫长的秋夜啊天总是不肯明。

映入门帘的是残月的光影,高翻枕畔的是远江的涛声。

生计笨拙弄得衣食皆无,处境艰难的我只得依赖友朋。

给老伴儿写了几纸书信,应该让她知道我未归的苦情。

注释:

著(zhuó):入睡。

明:天亮。

残月:将落之月。

高枕:高字此处作动词,指江声从高处而来。

计:谋生之计。拙(zhuō):拙劣。

途穷:旅途困窘。仗友生:靠朋友。

悉:知悉。未归情:迟迟未归的苦衷。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

白水鱼竿客,清秋鹤发翁。

胡为来幕下,只合在舟中。

黄卷真如律,青袍也自公。

老妻忧坐痹,幼女问头风。

平地专欹倒,分曹失异同。

礼甘衰力就,义忝上官通。

畴昔论诗早,光辉仗钺雄。

宽容存性拙,剪拂念途穷。

露裛思藤架,烟霏想桂丛。

梁启超说杜甫是古今一代情圣,那杜甫应该情商不低啊?

哦!老妻、老妻……那是杜甫对妻子杨氏的举案齐眉的尊重。

在杜甫的很多诗歌中,都有妻子的影子:

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

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闺中:内室。看,读平声kān。

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云鬟:指高耸的环形发髻。

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泪痕: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译文

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

远在他方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

蒙蒙雾气沾湿了你的鬓发;清冷的月光使你的玉臂生寒。

什么时候才能在一起共同靠在透光的窗帘或帷幔旁,让月光擦干两人的思念的泪。

月色中,老杜不说自己在想念妻子,却说妻子在想念自己,这老杜。这种“伎俩”后来苏东坡也用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沈饮聊自适,放歌颇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樛嶱。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未登,贫窭有仓卒。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这首诗题下原注:“天宝十四载十月初作。”杜甫在长安十年后始被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是一个看管兵甲器仗的小官。担此任不久,即在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的十月、十一月之间,他由长安往奉先县(今陕西蒲城)探望妻儿,写下了这首诗。

注释

(1)杜陵:地名,在长安城东南,杜甫祖籍杜陵。因此杜甫常自称少陵野老或杜陵布衣。布衣:平民。此时杜甫虽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一八品小官,但仍自称布农。老大:杜甫此时已44岁。拙:笨拙。这句说年龄越大,越不能屈志随俗;同时亦有自嘲老大无成之意。

(2)许身:自期、自许。一何愚:多么愚腐。稷与契:传说中舜帝的两个大臣,稷是周代祖先,教百姓种植五谷;契是殷代祖先,掌管文化教育。

(3)濩落:即廓落,大而无用的意思。契阔:辛勤劳苦。

(4)盖棺:指死亡。觊豁:希望达到。这两句说,死了就算了,只要活着就希望实现理想。

(5)穷年:终年。黎元:老百姓。肠内热:内心焦急,忧心如焚。

(6)弥:更加,越发。

(7)江海志:隐居之志。潇洒送日月:自由自在地生活。

(8)尧舜君:此以尧舜比唐玄宗。

(9)廊庙具:治国之人才。

(10)葵藿:指葵与藿,均为菜名。

(11)顾:想一想。蝼蚁辈:比喻那些钻营利禄的人。

(12)胡为:为何?大鲸:比喻有远大理想者。辄:就,常常。拟:想要。偃溟渤:到大海中去。

(13)以兹误生理:因为这份理想而误了生计。干谒:求见权贵。

(14)兀兀:穷困劳碌的样子。

(15)巢与由:巢父、许由都是尧时的隐士。

(16)沉饮聊自遣:姑且痛饮,自我排遣。

(17)天衢:天空。峥嵘:原是形容山势,这里用来形容阴云密布。客子:此为杜甫自称。发:出发。

(18)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南。嵽嵲:形容山高,此指骊山。

(19)蚩尤:传说中黄帝时的诸侯。黄帝与蚩尤作战,蚩尤作大雾以迷惑对方。这里以蚩尤代指大雾。

(20)瑶池:传说中西王母与周穆王宴会的地方。此指骊山温泉。气郁律:温泉热气蒸腾。羽林:皇帝的禁卫军,摩戛:武器相撞击。

(21)殷:充满。胶葛:山石高峻貌。这句指乐声震动山冈。

(22)长缨:指权贵。缨,帽带。短褐:粗布短袄,此指平民。

(23)彤庭:朝廷。

(24)圣人:指皇帝。筐篚:两种盛物的竹器。古代皇帝以筐、篚盛布帛赏赐群臣。

(25)“臣如”两句意为:臣子如果忽视此理,那么皇帝的赏赐不是白费了吗?

(26)“多士”两句意为:朝臣众多,其中的仁者应当惶恐不安地尽心为国。

(27)内金盘:宫中皇帝御用的金盘。卫、霍:指汉代大将卫青、霍去病,都是汉武帝的亲戚。这里喻指杨贵妃的从兄、权臣杨国忠。

(28)中堂:指杨氏家族的庭堂。舞神仙:像神仙一样的美女在翩翩起舞。烟雾:形容美女所穿的如烟如雾的薄薄的纱衣。玉质:指美人的肌肤。

(29)“暖客”以下四句:极写贵族生活豪华奢侈。

(30)荣、枯:繁荣、枯萎。此喻朱门的豪华生活和路边冻死的尸骨。惆怅:此言感慨、难过。

(31)北辕:车向北行。杜甫自长安至蒲城,沿渭水东走,再折向北行。泾渭:二水名,在陕西临潼境内汇合。官渡:官设的渡口。

(32)高崪兀:河中的浮冰突兀成群。

(33)崆峒:山名,在今甘肃省岷县。天柱:古代神话说,天的四角都有柱子支撑,叫天柱。恐触天柱折:形容冰水汹涌,仿佛共工头触不周山,使人有天崩地塌之感。表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心。

(34)河梁:桥。坼:断裂。枝撑:桥的支柱。窸窣:象声词,木桥振动的声音。

(35)行旅相攀援:行路的人们相互攀扶。

(36)异县:指奉先县。十口隔风雪:杜甫一家十口分居两地,为风雪所阻隔。

(37)庶:希望。

(38)贫窭:贫穷。仓卒:此指意外的不幸。

(39)名不隶征伐:此句自言名属“士人”,可按国家规定免征赋税和兵役、劳役。杜甫时任右卫卒府兵曹参军,享有豁免租税和兵役之权。

(40)平人固骚屑:平民百姓本来就免不了赋役的烦恼。平人:平民,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

(41)失业徒:失去产业的人们。

(42)忧端齐终南:忧虑的情怀像终南山那样沉重。澒洞:广大的样子。掇:收拾,引申为止息。

羌村三首(其一)?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羌村三首(其一)?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进艇?

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百忧集行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百忧集行》这首七言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当时,杜甫栖居成都草堂,生活极其穷困。

注释

心尚孩:心智还未成熟,还像一个小孩子。杜甫十四五岁时已被当时文豪比作班固、扬雄,原来他那时还是这样天真。

犊:小牛。健:即指下二句。

少行立:走和站的时候少,是说身体衰了。

强:读上声。强将笑语:犹强为笑语,杜甫作客依人,故有此说不出的苦处。真是:“声中有泪,泪下无声”。主人:泛指所有曾向之求援的人。

依旧:二字痛心,尽管百般将就,却仍然得不到人家的援助,穷得只有四壁。

此句是说老妻看见我这样愁眉不展也面有忧色。

古时庖厨之门在东。这二句写出小儿的稚气,也写出了杜甫的慈祥和悲哀。他自己早说过:“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但也正是这种主活实践,使杜甫对人民能具有深刻的了解和同情。

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

汩汩避群盗,悠悠经十年。

不成向南国,复作游西川。

物役水虚照,魂伤山寂然。

我生无倚著,尽室畏途边。

长林偃风色,回复意犹迷。

衫裛翠微润,马衔青草嘶。

栈悬斜避石,桥断却寻溪。

何日干戈尽,飘飘愧老妻。

行色递隐见,人烟时有无。

仆夫穿竹语,稚子入云呼。

转石惊魑魅,抨弓落狖鼯。

真供一笑乐,似欲慰穷途。

飞仙阁

土门山行窄,微径缘秋毫。

栈云阑干峻,梯石结构牢。

万壑欹疏林,积阴带奔涛。

寒日外澹泊,长风中怒号。

歇鞍在地底,始觉所历高。

往来杂坐卧,人马同疲劳。

浮生有定分,饥饱岂可逃。

叹息谓妻子,我何随汝曹。

雨过苏端

鸡鸣风雨交,久旱云亦好。

杖藜入春泥,无食起我早。

诸家忆所历,一饭迹便扫。

苏侯得数过,欢喜每倾倒。

也复可怜人,呼儿具梨枣。

浊醪必在眼,尽醉摅怀抱。

红稠屋角花,碧委墙隅草。

亲宾纵谈谑,喧闹畏衰老。

况蒙霈泽垂,粮粒或自保。

妻孥隔军垒,拨弃不拟道。

你可能更想不到,杜甫称呼妻子还有一个更猛的称呼——“山妻”。

孟仓曹步趾领新酒酱二物满器见遗老夫

楚岸通秋屐,胡床面夕畦。

藉糟分汁滓,瓮酱落提携。

饭粝添香味,朋来有醉泥。

理生那免俗,方法报山妻。

老杜啊!怎么这么称呼自己的爱妻啊?怎么像西游记里的牛魔王一样啊:“宝扇在我山妻那里收着呢。”

你看看咱们的诗人,诗写得惊天地、泣鬼神,可生活中是那么的朴素啊!

一首诗里的三菜一汤

据传说,有一天朋友来杜甫家做客,我们知道,杜甫给我们的印象都是很穷的,拿什么酒菜来招待客人呢?这可愁怀了家徒四壁的杜甫。

杜甫在屋里转来转去,寻找可以做菜的食材,可是家里实在没有像样的食材,只有韭菜和几个鸡蛋。唉!这能炒出几样好菜来啊?怎么办啊?

杜甫盯着眼前的一把韭菜和几个鸡蛋,那个愁啊!

鬼使神差,那首自己写的诗不知怎的涌向心头: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有了!

饭菜做好了。第一盘是韭菜上面放着两个黄色的鸡蛋黄。热气腾腾的菜端上了酒桌,老杜开始报菜名了:这菜是“两个黄鹂鸣翠柳”。

客人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大笑起来。好形象!客人拍手叫绝。

第二盘是韭菜上面有一绺蛋白,老杜又开始报菜名了:一行白鹭上青天。

好创意!客人连连称赞。

第三盘菜是韭菜铺成山峦状,山顶上遍染蛋白,杜甫故意卖关子,问客人这盘菜取个什么名字,客人早就熟知老杜的这首诗,当然心领神会,笑着说:“这盘菜一定叫‘窗含西岭千秋雪’”。

哈哈!

第四样菜端上来了,是一碗清汤,可能实在没有韭菜和鸡蛋了,清汤上面漂浮着几片鸡蛋壳,客人又大笑起来:不用猜!这碗汤一定叫“门泊东吴万里船”。

哈!

当然,这只是一种演绎,纯属虚构,笑一笑也就罢了。

但这也确实反映出杜甫生活的贫困状况。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忧国忧民的诗人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以诗歌。这是杜甫。

自己贫困潦倒,却依然心系苍生。这是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浓厚的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这是杜甫。

贫困奔波的苦难的人生,一生的颠沛流离,但诗心不改。这是杜甫。

沉郁的文字“感花惊鸟”,“山河草木”里都有难掩的家国之悲。这是杜甫。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不论是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写他本身的幸福。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但当读者读完最后一节的时候,就知道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

注释:

⑴秋高:秋深。怒号(háo):大声吼叫。

⑵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三,泛指多。

⑶挂罥(juàn):挂着,挂住。罥,挂。长(cháng):高。

⑷塘坳(ào):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塘,一作”堂“。坳,水边低地。

⑸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忍能,忍心如此。对面,当面。为,做。

⑹入竹去:进入竹林。

⑺呼不得:喝止不住。

⑻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⑼秋天漠漠向昏黑(古音念hè):指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⑽布衾(qīn):布质的被子。衾,被子。

⑾娇儿恶卧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坏了。恶卧,睡相不好。裂,使动用法,使……裂。

⑿床头屋漏无干处:意思是,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根据《辞源》释义,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⒀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雨脚,雨点。

⒁丧(sā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⒂沾湿:潮湿不干。何由彻: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彻,彻晓。

⒃安得:如何能得到。广厦(shà):宽敞的大屋。

⒄大庇(bì):全部遮盖、掩护起来。庇,遮盖,掩护。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是泛指贫寒的士人们。俱:都。欢颜:喜笑颜开。

⒄呜呼:书面感叹词,表示叹息,相当于“唉”。

⒅突兀(wù):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见(xiàn):通“现”,出现。

⒆庐:茅屋。亦:一作“意”。足:值得。

杜甫的文字并不华丽,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因为,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他的忧患意识在诗中不时地体现出来。

在安史之乱的前三年,咱们这位诗人已经透过大唐浮华洞察到大唐的岌岌可危。

奢华,是一剂大唐王朝腐蚀剂,侵蚀着大唐河山。

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此诗当是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春所作,讽刺杨国忠兄妹骄奢淫逸。全诗场面宏大,鲜艳富丽,笔调细腻生动,同时又含蓄不露,诗中无一断语处,却能使人品出言外之意。语极铺排,富丽华美中蕴含清刚之气。

注释:

三月三日:为上巳日,唐代长安士女多于此日到城南曲江游玩踏青。

态浓:姿态浓艳。意远:神气高远。淑且真:淑美而不做作。

肌理细腻:皮肤细嫩光滑。骨肉匀:身材匀称适中。

“绣罗”两句:用金银线镶绣着孔雀和麒麟的华丽衣裳与暮春的美丽景色相映生辉。

翠微:薄薄的翡翠片。微:一本作“为”。 訇叶:一种首饰。鬓唇:鬓边。

珠压:谓珠按其上,使不让风吹起,故下云“稳称身”。 腰衱:裙带。

就中:其中。云幕:指宫殿中的云状帷幕。椒房:汉代皇后居室,以椒和泥涂壁。后世因称皇后为椒房,皇后家属为椒房亲。

“赐名”句:指天宝七载(748)唐玄宗赐封杨贵妃的大姐为韩国夫人,三姐为虢国夫人,八姐为秦国夫人。

紫驼之峰:即驼峰,是一种珍贵的食品。唐贵族食品中有“驼峰炙”。釜:古代的一种锅。翠釜,形容锅的色泽。

水精:即水晶。行:传送。素鳞:指白鳞鱼。

犀筯:犀牛角作的筷子。厌饫:吃得腻了。

鸾刀:带鸾铃的刀。缕切:细切。空纷纶:厨师们白白忙乱一番。贵人们吃不下。

黄门:宦官。飞鞚,即飞马。

八珍:形容珍美食品之多。

宾从:宾客随从。杂遝:众多杂乱。要津:本指重要渡口,这里喻指杨国忠兄妹的家门,所谓“虢国门前闹如市”。

后来鞍马:指杨国忠,却故意不在这里明说。逡巡:原意为欲进不进,这里是顾盼自得的意思。

“杨花”句:是隐语,以曲江暮春的自然景色来影射杨国忠与其从妹虢国夫人(嫁裴氏)的暧昧关系,又引北魏胡太后和杨白花私通事,因太后曾作“杨花飘荡落南家”,及“愿衔杨花入窠里”诗句。后人有“杨花入水化为浮萍”之说,萍之大者为蘋。杨花、萍和蘋虽为三物,实出一体,故以杨花覆蘋影射兄妹苟且乱伦。据史载:“虢国素与国忠乱,颇为人知,不耻也。每入谒,并驱道中,从监、侍姆百余骑,炬密如昼,靓妆盈里,不施帏障,时人谓为雄狐。”

青鸟:神话中鸟名,西王母使者。相传西王母将见汉武帝时,先有青鸟飞集殿前(见《汉武故事》)。后常被用作男女之间的信使。

“炙手”二句:言杨氏权倾朝野,气焰灼人,无人能比。丞相:指杨国忠,天宝十一载(752年)十一月为右丞相。嗔:发怒。

在安史之乱的前三年,杜甫与高适、薛据、岑参、储光羲登慈恩寺塔(大雁塔):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注释

标:高耸之物。

高标:指慈恩寺塔。

苍天:青天。天:一作“穹”。此诗题下原注:“时高适、薛据先有此作。”同:即和。诸公:指高适、薛据、岑参、储光羲。慈恩寺塔:即大雁塔。为新进士题名之处。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玄奘法师所建,在今陕西西安市和平

烈风:大而猛的风。休:停息。

旷士:旷达出世的人。旷:一作“壮”。

兹:此。翻:反而。

象教:佛祖释迪牟尼说法时常借形象以教人,故佛教又有象教之称。佛塔即是佛教的象征。

足:一作“立”。冥搜:即探幽。

龙蛇窟:形容塔内磴道的弯曲和狭窄。

出:一作“惊”。枝撑:指塔中交错的支柱。幽:幽暗。

七星:北斗七星,属大熊星座。北户:一作“户北”。

河汉:银河。

羲和:古代神话中为太阳驾车的神。

鞭白日:言日行之快,如鞭促赶。

少昊:古代神话中司秋之神。

秦山:指长安以南的终南山,山为秦岭山脉一部分,故云秦山。破碎:终南诸峰,大小错综,登高眺望,山峦如破碎。

泾渭:泾水和渭水。不可求:难辨清浊。

但:只是。一气:一片朦胧不清的样子。

焉能:怎能。皇州:京城长安。

虞舜:虞是传说中远古部落名,即有虞氏,舜为其领袖,故称虞舜。

苍梧:相传舜征有苗,崩于苍梧之野,葬于九疑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这里用以比拟葬唐太宗的昭陵。

晏:晚。

黄鹄(hú ):即天鹅,善飞,一举千里。去不息:远走高飞。

随阳雁:雁为候鸟,秋由北而南,春由南而北,故称。此喻趋炎附势者。

稻粱谋:本指禽鸟觅取食物的方法,此喻小人谋取利禄的打算。

慈恩寺是唐高宗作太子时为他母亲而建,故称“慈恩”,建于647年(贞观二十一年)。塔是玄奘在652年(永徽三年)建的,称大雁塔,共有六层。701年(大足元年)改建,增高为七层,在今西安市东南。

全诗有景有情,寓意深远。诗言天下将乱,宴乐不可以为常。此诗通过登临高塔之所见所想,揭露了李唐王朝君昏臣佞、风雨飘摇的政治危机,表达对政治时局的忧虑和感慨。全诗构思巧妙,以景写情,想象丰富,寓意深远。

在安史之乱的前两年,咱们这位诗人亲眼目睹战争给大唐和百姓带来的疾苦。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耶娘 一作:“爷”)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注释

兵车行:选自《杜诗详注》。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中后期。当时唐王朝对西南的少数民族不断用兵。天宝八年(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在今

西安北部)一役,死数万人。十年(751),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八万进攻南诏(辖境主要在今云南),军大败,死六万人。为补充兵力,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往军所,送行者哭声震野。这首诗就是据上述情况写的。这是一首乐府诗。题目是诗人自拟的。

辚(lín)辚:车轮声。《诗经·秦风·车辚》:“有车辚辚”。

萧萧:马嘶叫声。《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

行(xíng)人:指被征出发的士兵。

耶:通假字,同“爷”,父亲。

走:奔跑。

咸阳桥:指便桥,汉武帝所建,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唐代称咸阳桥,唐时为长安通往西北的必经之路。

干(gān):冲。

过者:过路的人,这里是杜甫自称。

但云:只说

点行( xíng )频:频繁地点名征调壮丁。

或:不定指代词,有的、有的人。

防河:当时常与吐蕃发生战争,曾征召陇右、关中、朔方诸军集结河西一带防御。因其地在长安以北,所以说"北防河"。

西营田:古时实行屯田制,军队无战事即种田,有战事即作战。"西营田"也是防备吐蕃的。

里正:唐制,每百户设一里正,负责管理户口。检查民事、催促赋役等。

裹头:男子成丁,就裹头巾,犹古之加冠。古时以皂罗(黑绸)三尺裹头,曰头巾。新兵因为年纪小,所以需要里正给他裹头。

还(huán)

边庭:边疆。

武皇:汉武帝刘彻。唐诗中常有以汉指唐的委婉避讳方式。这里借武皇代指唐玄宗。唐人诗歌中好以“汉”代“唐”,下文“汉家”也是指唐王朝。

开边:用武力开拓边疆。

汉家: 汉朝。这里借指唐。

山东:崤山或华山以东。古代秦居西方,秦地以外,统称山东。

荆杞(qǐ ):荆棘与杞柳,都是野生灌木。

陇(lǒng)亩:田地。

陇,通“垄”,在耕地上培成一行的土埂,田埂,中间种植农作物。

无东西:不分东西,意思是行列不整齐。

况复:更何况。

秦兵:指关中一带的士兵。耐苦战——能顽强苦战。这句说关中的士兵能顽强苦战,像鸡狗一样被赶上战场卖命。

长者:即上文的"道旁过者",也指有名望的人,即杜甫。征人敬称他为"长者"。

役夫敢申恨:征人自言不敢诉说心中的冤屈愤恨。这是反诘语气,表现士卒敢怒而不敢言的情态。

役夫:行役的人。

敢:岂敢,怎么敢。

且如:就如。

关西:当时指函谷关以西的地方。这两句说,因为对吐蕃的战争还未结束,所以关西的士兵都未能罢遣还家。

县官:官府。

比邻:近邻。

青海头:即青海边。这里是自汉代以来,汉族经常与西北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地方。唐初也曾在这一带与突厥、吐蕃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烦冤:愁烦冤屈。

啾啾:象声词,形容凄厉的哭叫声。

有人认为此诗是讽刺唐玄宗对吐蕃的用兵(见单复《读杜甫>诗愚得》卷一)。《杜臆》云:“旧注谓明皇用兵吐蕃,民苦行役而作,是也。此当作于天宝中年。”当时唐王朝对西南的少数民族不断用兵。《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也有人认为此诗是讽刺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载)对南诏的用兵,此时杨国忠专权,谎报军情,弄得民怨沸腾(见钱谦益《钱注杜诗》卷一)。

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沉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带来同样的不幸。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这段历史记载,可当作这首诗的说明来读。而这首诗则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现实。

全诗倾诉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和战争所带来的苦难。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官吏依然横征暴敛,百姓更加痛苦不堪。这是诗人深切地了解民间疾苦和寄予深刻同情的名篇之一。

安史之乱的前一年,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杜甫任右卫率胄曹参军(掌管兵库工作),抽空回奉先(今陕西省蒲城县)探家。一路上见到了许多悲惨的景象。

那个时候,安禄山已举兵反叛,只是消息还没传到长安。我们的诗人却已经捕捉到政治动荡、国家动乱的脉搏。这种预感,来自于诗人的忧患意识。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瓠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瓮,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沉饮聊自适,放歌破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能结。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蹑。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水从西下,极目高突兀。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悉索。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既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岂知秋禾登,贫穷有仓卒。

生当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鸿洞不可掇。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

注释:

1.这诗是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杜甫由长安往奉先(今陕西蒲城)探望家属时所作。这时正当安禄山叛乱前夕,而玄宗携贵妃还在骊山华清宫纵情享乐。杜甫途经山下忧愤交集,到家后便写了这首诗。

2.杜陵:在长安东南,杜甫的远祖杜预是京兆杜陵人,杜甫因此自称“京兆杜甫”,或“杜陵布衣”。

3.拙:与机巧相对而言,其实是真率、诚实的。

4.许身:期望自己。

5.稷:舜时农官。契 (音xie):舜时司徒。都是贤臣。

6.濩 (音huo) 落:大而无当。

7.契阔:《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毛传》:“契阔,勤苦也。”

8.觊 (音ji) 豁:希望施展。

9.穷年:一年到头。黎元:人民。

10.江海志:隐遁江海的愿望。

11.尧舜君:指唐玄宗。

12.廊庙:朝廷。廊庙具:栋梁之材。

13.葵:向日葵。藿:豆叶,并不向日,因葵连类及之。固:故,本。

14.顾:视。惟:思。蝼蚁辈:比喻苟且偷生的小人。

15.大鲸:喻有为之士。辄:每,则。

16.生理:生计。

17.兀兀:勤苦的样子。

18:巢:巢父。由:许由。他们都是传统上认为最清高的隐者。

19.愁绝:极愁。

20.天衢:天空,或帝都。峥嵘:高峻,这里形容云层叠起。

21.客子:杜甫自谓。发:出发。

22.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距长安六十里。

23.嵽嵲(音dienie):形容山高。这里指骊山。玄宗和杨贵妃每年十月都要到骊山华清宫避寒。

24.蚩尤:传说蚩尤与黄帝战,作大雾。这里指雾。

25.瑶池:神话中西王母与周穆王案会之地。即指骊山温泉。郁律:形容暖气氛氲。

26.羽林:皇帝的近卫军。摩戛:挨挤在一起,形容其多。

27.殷:盛,又雷声。胶葛:广大的样子。

28.缨:帽带。长缨:指权贵。

29.短褐(音he):粗布短衣,指平民。

30.彤庭:指朝廷。宫庭多用朱红涂饰。

31.城阙:指京城。

32.圣人:唐人对天子的习惯称谓。筐、篚,都是竹器。古礼:皇帝宴会,用筐篚盛币帛赏赐群臣。

33.忽:忽视。至理:深义,即指“实欲邦国活”的道理。

34.“仁者”句:是说有良心的朝臣都应该怵目惊心。

35.内金盘:内廷的金盘。

36.卫:卫青。霍:霍去病。他们都是汉武帝的外戚。此指杨氏家族。

37.神仙:指杨贵妃姊妹。

38.烟雾:形容衣裳的轻飘。玉质:洁美的身体。

39.逐:伴随,此指管乐弦乐相互伴奏。

40.荣:指朱门的荣华。枯:指冻死骨。

41.自“岁暮”句至此为第二段,写途经骊山的感触。

42.北辕:车向北行。就:近。泾渭:二水名,汇合于昭应县(今临潼)。

43.官渡:公家设立的渡口。改辙:改道。指渡口换到另一条道上。这里指昭应县泾渭二水的渡口,唐时屡迁徙不定。

44.崒兀 (音cuwu):危峻的样子,这里形容水势。

45.崆峒 (音kongtong):山名,在甘肃平凉西。

46.“恐触”句:《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47.坼:坼坏,破裂。

48.枝撑:支桥的桥柱。

49.寄:客居。异县:指奉先。

50.庶:希望。

51.一哀:《礼记·檀弓》:“遇于一哀而出涕。”又“宁”,岂。则是怎能不哭一场的意思。

52.窭 (音ju):贫。仓卒:突然,这里指幼子之死。

53.隶:属。

54.抚迹:追抚过去的事,指幼子饿死。

55.平人:平民。骚屑:不安。

56.失业徒:失去产业的人。

57.忧端:愁绪。终南:山名,在长安南。

58.洞:浩大的样子。掇:收拾。

诗中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忠君、念家、怀才不遇等思想情感。形象地揭示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明王嗣奭说: “皆道其实,故称诗史。”(《杜臆》卷一)清杨伦在《杜诗镜铨》中也对此诗给予了高度评价: “五古前人多以质厚清远胜,少陵出而沉郁顿挫,每多大篇,遂为诗道中另辟一门径。无一语蹈袭汉魏,正深得其神理。此及《北征》尤为集内大文章,见老杜平生大本领,所谓‘巨刃摩天’、‘乾坤雷硠’者,唯此种足以当之。”

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月22日)中,引用了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想想困难群众,多想想贫困地区,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少做些锦上添花、花上垒花的虚功。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决不能发生旧社会那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