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艾,接下来都靠你了!”
邓忠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邓建的身上。
凭他自己的武力,打一个三流强一点的武将还是没有问题的。
但如果想要将许褚赶下城墙,显然是不够看的。
所以只能寄希望于邓建。
邓建马战不行,但是步战却勉强比得上顶级武将。
许褚登城之后,稳住脚步,依托后背女墙,三面厮杀。
一众魏兵,虽有奖赏激励,但是战力有限,进不了许褚周身。
至于原本在这附近的弓弩手,则在许褚登上城头的瞬间换下弓弩,以长兵器对阵许褚。
这也使得下方支援许褚的几个神箭手压力在此减低。
许褚的压力反倒是增加了一些。
毕竟,能够成为弓弩手的,至少都是气力过人之辈。
而随着邓建杀上来,许褚的压力陡增。
马超见状,立刻发动总攻。
“全军,登城!”
马超毕竟人数占据绝对优势。
即便不是真的让七万人一拥而上,但也让邓忠在防守的过程中左支右绌。
他不得不分兵去抵御每一个攻城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兵就是没有兵,哪怕是邓忠再怎么会打仗,也打不出来。
更何况邓忠统兵作战的能力比起许褚并没有强大到哪里去,更不要说和马超相提并论了。
在马超的坐镇指挥之下,各攻城部队节奏完美。
再加上许褚这边登城的士兵越来越多,撕开的口子越来越大。
一个时辰之后,邓忠最终战败被捕。
至于邓建?
他在邓忠的逼迫之下,强行突围,去许都报信了。
两日之后,许都。
“主公,八百里加急,虎牢关被破,守将献关投降,洛阳危机!”
曹操腾的起身:“你说什么?”
曹护重复一遍:“主公,许褚马超领军七万突袭虎牢关,虎牢关守将自知不敌,献关投降,贼军几乎没有牺牲一兵一卒就拿下了虎牢关。”
“打洛阳去了?”
曹操喃喃坐下,不敢置信。
不怪曹操反应这么大。
只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从南向北,想要越过襄阳去攻打洛阳可能性向来是不大的。
换一种说法就是往往需要先控制襄阳才能够攻打洛阳。
怎么就突然越过襄阳,去攻打洛阳呢?
边上,陈群思考一阵,便站出来说道:“主公,洛阳危矣,我们需要尽快驰援洛阳。”
下面就有不懂的人站出来问道:“敌军未破襄阳就敢北上攻打洛阳,难道不是取死之道吗?只需要洛阳坚守三天以上,司隶各地兵马驰援洛阳,定然能够将贼军击败,诸位何必着急呢?”
没有人理他,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跑龙套,说的话都是屁话。
这么简单的道理,他们也不稀得解释。
为什么说这个道理简单?
以前之所以说攻打洛阳必须先拿下襄阳,是有前提的。
这个前提就是虎牢关洛阳本地的防务不是空虚的。
如果洛阳或者虎牢关有三万以上的守军,那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