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MBOOK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330章 :晋国(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弱肉强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本就是这世界生存的法则。晋人百年来对西京道南京道的经营,使这两道彻底转变为农牧相结合的经济模式,为晋人带来了广阔的农耕土地,以及大量的农耕人口和先进的农耕技术。

两道以北的广阔草原和游牧经济,给晋人提供了强大的骑兵资源,再加上两道地区的农耕经济,晋人的经济模式变得更为灵活。

其经济实力也不断提高,军事上的补给也更为充足,战车、兵器等各种军事装备逐步得到完善,使原本就彪悍的晋人骑兵如虎添翼。

两道成为晋人最具多元化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类似于梁城的存在。

而梁国这边的情况呢?

不说了,留着下次再说,不然会被气死的。

回过头来说梁帝为何派容国公去北地。

梁文官们也是推算出来晋国可能遇到了灾难,在边关还没有报警的情况下,先派出一队人马去边关安抚晋人,防止晋人狗急跳墙,骚扰梁百姓。

对,梁文官们想的就是“安抚”(赈灾),按照之前两国缔结的盟约,梁国出粮出帛帮晋国救灾。

唉,不得不说,百年来梁人的日子过的太安谧了,安谧的让他们忘记了还有世间还有战争这一说。

不替古人担忧。

赈灾原本是用不到容国公这个武将的,像这种耍嘴皮的事当然还是文官出面比较合适啊。只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有位文官提出来容国公沈太尉不止一次参与过赈灾,这次对晋人的赈灾事宜,还是沈太尉领导着做比较合适。

这位文官认为:其一,沈太尉久经赈灾现场,对赈灾事宜比较熟悉,流程管理上比其他人更合适。其二,晋人野蛮凶残,有位武将出面,双方接触时也好镇住他们,省的他们狮子大开口,要起来粮食无数。

文人们把赈灾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和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想到了,唯独没有想到晋人不仅要梁人的粮食,还要梁人的人和命!

这就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区别。

一群没有去过两国边境的文人,凭借邸报上的那点知识,凭空想象出来一场赈灾活动。

作为武将的容国公是如何想的呢?

容国公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当场就指出来事情恐怕没有这么简单,晋皇帝面对国内将要面临的灾难,有可能会用战争来转嫁国内的矛盾,已达到度过灾难期的目的。

朝廷上只有一个武将容国公,对应的文官有几百个。结果不用说,没人听容国公的,甚至连梁帝都有点觉得沈太尉危言耸听了。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