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军深入是大忌,白天你应该已经领教过了,怎么晚上还要这么做?”秦世老兵能看得出来面前的人不是等闲之辈,只是不知道到底是谁。
“我们匈奴人来去如风,你们不是西楚霸王追不上我们的。”冒顿等人骑在马上,做好了随时离开的准备。
“你到底是谁?”秦世老兵越来越多,冒顿也不想隐瞒:“我叫冒顿,是匈奴的单于。”
此话一出,连早已经打算赴死的秦世老兵们都惊讶不已:“你是冒顿?”
“是,但我不知道你们这群穿秦军盔甲的军团到底是谁,难道汉世帝国之下,秦人还在吗?”冒顿询问其众人的装扮,秦世老兵们回道:“我们是当年蒙恬将军的兵,中原内战赵高那混蛋不信任我们,所以我们在北疆守卫到了这里。”
“那你们到底是秦人还是汉人?”冒顿开始敬重面前这群残缺不全的秦世老兵了,毕竟早晨的冲锋全军覆没,也让冒顿回忆起当年的巨鹿之战,并且得出了一个结论——若蒙恬的亲兵能参与巨鹿之战,项羽未必能赢。
秦世老兵们相互看了一眼,最后由小首领说道:“怎么说呢,我们中原和你们草原不一样,你们草原灭了对方是要绝对方种的,这让新势力起来。可我们中原不一样,世代更迭使得我们从秦人变成了汉人,其实都一样,只是我们念旧而已。”
这种传承冒顿从来没有想过,毕竟草原人信仰的就是谁拳头硬谁来做王:“既然这样,那么咱们就没有冲突的必要了。”
冒顿在秦世老兵的疑问表情下,把这次立国之战里的诸多细节讲了一下,尤其是自己最后和汉世皇帝刘邦的单独交流,讲的最为详细:“我们的粮仓在西边,路过只是取粮而已,你们回去吧,都这把年纪了,应该好好的享点福了。”
“享福?咱没那份心,既然单于已经和皇帝相安无事,我们这些做军人的也不能主动的挑事,就此别过吧。”秦世老兵把收集来的匈奴尸体包括首级,纷纷排列好放在了草原边上。为首的秦军将领,朝着这些被自己杀戮完的匈奴尸体鞠躬后,便带着剩余的队伍离开了草原。
冒顿等人望着这群老秦人奔着西边疆域而去,那个地方对于华夏来说,还是有些神秘的。
冒顿把这些英勇献身的战士给埋葬了起来,便率领军队继续朝着目的地出发,最后在路上收拾了几个‘不听话’的部落后,便回到了自己的家园——龙城!
足足一个月的时间,刘邦才得到了确切的消息,知道了和冒顿发生冲突的人是原来驻守北疆的蒙恬亲卫。
“杀了一万匈奴精骑?还是防守的时候反杀的?”刘邦也好,项羽也好,其实都没有和真正意义上的秦军野战部队发生过战斗。所以在刘邦的心里,秦军的战力永远是个谜。
“回天子,这是冒顿单于亲口承认的,还说那群秦世老兵大都残缺不全,手上的兵器也多有破败。但就是这群人,让匈奴人看到了秦世的战力。”韩信在长安城里随便选了个地方,反正是离刘邦的皇宫比较远。在得到了消息后,韩信是骑着马足足半个时辰,才来到了皇宫,跟刘邦汇报了这些军事消息。
刘邦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误以为是西域之人做的。而现在已经越来越神秘的西域之地,这融合了西戎和北狄的西域人,仿佛置身于华夏之外,任何事情都不参加了:“韩信,你说那群秦世老兵没有回来,也没有去草原,而是去往了西域之地,对吗?”
韩信点头道:“回天子,臣得到的消息就是这样。”
刘邦也点了点头,随即对萧何说道:“萧何,这下没办法管这群秦世老兵了。”
萧何正愁这群秦世老兵的去处问题,现在自行解决后,萧何也松了口气:“他们都是咱华夏的英雄,现在去往了西域,是想帮咱们省点事。”
“既然这样,就得给他们点好处,再远也得给。”刘邦说出这话,是因为这一个月都在研究西域的事情。在刘邦看来,只有把西域也拿到手,才能把草原形成包围态势,让草原之力只能硬刚中原的万里长城,无法大迂回作战。
“这臣去做吧,”萧何说完后,还认为可以多做一点事:“并且臣认为,尽量多做两点。”
刘邦问道:“还要做哪两点?”
萧何回道:“天子,既然要做就做的完美些,臣建议派出一队能够去西域染吗,一方面去给予秦世老兵荣耀,另一方面也可以探究一下现在的西域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有没有可能受咱们汉世帝国的完全统治。第二点就是要给这些秦世老兵立祠堂,以示表彰老秦人的荣耀的同时,还能把百姓的心,更加稳定一些。”
“萧何,你和朕想的一样,但这祠堂立在哪里好呢?”在刘邦询问下,萧何手指着皇宫之内的一栋建筑:“就在长安城的皇宫里最好。”
刘邦不是个按套路出牌的人,同时也不是个在乎是不是只有皇家人才能住在皇宫里,所以对萧何的建议,刘邦是百分之百的同意:“这事交给你去做了,叫张良来。”
此时汉初三杰都在长安,萧何由于是相国,几乎忙碌的连吃饭都没有时间。现在战事几乎没有,岭南的赵佗也来信说并无战意,还需要和汉世帝国的皇帝好好的交流下。这就让韩信窝在长安城里不愿意出门,唯独张良无所事事,便被刘邦召见了过来。
“张良你说下,这些宫殿的名字,到底叫什么好?”刘邦认为既然分出了宫殿具体的作用,那么只能在命名之后才可以进行真正的使用。
“天子,名字这种东西,咱不敢多言啊。”张良比当年刺杀始皇帝嬴政的时候要显老了许多。只是这显老的状态下,处处隐藏着不问世事的低调。
“你不跟朕说朕起不了名字,快说,说完了朕起名。”刘邦见张良还是不愿意主动开口,便知道了张良心里所想:“你别把事都推给萧何,他比你忙。”
张良听后没了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开始琢磨:“天子,这些宫殿有议事的,有休息的,还有做什么的?”
“有朕的住处,吕后的住处,妃子和皇子公主们的住处,等等吧。”刘邦说完后,张良奇怪了,觉得皇帝和皇后的住处分两个地方,有些不妥:“天子,您和吕后不住在一起吗?”
“不敢,朕现在怕这只母老虎,洛阳的一些事情,你听说过了吧?”刘邦本来以为吕雉就是杀几个不听话的商人而已,但后面杀的人越来越多,导致刘邦越来越害怕,最后只能把吕雉召唤到长安,生怕最后屠了整个洛阳。
“天子,这些事情咱听过,只是皇帝和皇后不住在一起,这有些说不过去。”张良的话让刘邦仔细的思考了一下,最后点了点头:“你说得对,得住在一起。”
刘邦倒不是怕吕雉怎么样,而是想和戚夫人住在一起,毕竟戚夫人给自己的那种感觉是吕雉给不了的。但刘邦不能也不敢对张良说,因为吕雉现在正在来长安的路上,一旦让吕雉知道了,后果不堪设想。
“既然住在了一起,那么就空出来了一个宫殿,就拿来藏书用,咱们汉世不仅要继承秦世的战力,更要继承周世的文化。”张良是个文人,对于华夏的文化有着特殊的感情。
“藏书当然可以,叫什么名好呢?”刘邦想快些把所有宫殿的名字给命名好,这样皇宫的名字,才能做最后的思考。
“就叫石渠阁吧。”刘邦本以为张良能想出一些很好听很霸气的名字,毕竟文化之事也不是小事。但很显然张良的名字起的有些不合适,让刘邦认为老土:“这名字好土,张良你为何起这么个名字?”
“石引水入渠,为石渠也。”张良的话把刘邦逗笑了:“张良,我看你是不想好好的给朕起名,朕再给你一个藏书的宫殿,你再给朕起个名字,可得好好的起。”
张良这次不敢莫名其妙了,在经过短暂思考后,叫出了新名:“天禄阁如何?”
“这个好听,比那个石渠阁好听多了。”刘邦认为这两个宫殿都是张良起的,也有意给张良面子,便直接把两座用来藏书的宫殿,命名为石渠阁和天禄阁。
两个宫殿都是和皇宫一样呈长方形,并且东西相望。
之后便是其他的一些宫殿名字,什么前殿、宣室殿、温室殿、清凉殿、麒麟殿、金华殿、承明殿、高门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椒房殿、昭阳殿、柏梁台。加上已经取好的天禄阁、石渠阁,皇宫里的行政之居,基本被刘邦给命名完了。
过了几日,吕雉的队伍浩浩荡荡的来到了长安城,刘邦亲自接待!
“娥姁,朕等你很久了。”刘邦嘴上这么说,心里是怕极了现在的吕雉。而吕雉下了马车后便一声好气都没有,直接开始训斥刘邦:“好歹也是个皇帝了,穿着打扮还是那般市井。”
面对已经接近人老珠黄的吕雉,刘邦是真心没了感觉。所以在刘邦左看看右看看的观察下,还是没有观察到戚夫人的身影,不免有些失望。吕雉看着刘邦那翘首以盼的样子,气就不打一处来:“别找了,戚夫人让我给杀了。”
“杀了?你把戚夫人给杀了?”刘邦一听脑子一片空白,差点动手打吕雉。
“她不愿意和我一起来,在后面过几日就到。”吕雉看着刘邦的反应,气的连话都说不出来,直接拂袖而去。
于是长安城的百姓们看着一个很滑稽的景象——皇后吕雉气冲冲的走进长安城,后面的皇帝刘邦,贱兮兮的一路小跑跟随。
洛阳城和长安城相比,那真的是一个天一个地。而且长安城由于是秦世便有的宫殿,是在秦世兴乐宫的基础上新建的,所以在兴乐宫的原址之地,吕雉是能感觉得到这里面的历史气息。
“刘季,我住哪里?”普天之下,也只有吕雉敢在这个时候叫刘邦刘季,而刘邦则还是那股贱兮兮的样子,赶紧带着吕雉入了皇宫。
皇宫虽然在长安城里面,但面积也是大的惊人。吕雉这个连咸阳城都没怎么见过的女人,看着如此庞大的皇宫,心里也不免心惊:“刘季,这么个皇宫,还不得把国库给榨干了?”
“娥姁,这是萧何亲手操办的,他都没说什么,你就放心吧。”刘邦知道这里面的道道,但吕雉不知道:“早知道我就收点礼了这样让你这边还能轻松点。”
吕雉是刘邦的原配,是刘邦最信任的女人。虽然现在的吕雉做事霸道,长得也有些显老,但在刘邦的心中,皇后永远只能是吕雉。这不仅仅是刘邦在步入中年的时候取到了不满二十的吕雉,更是长期吕雉的任劳任怨,在刘邦的心里已经不可撼动了。
所以刘邦才会肆无忌惮的对戚夫人好,因为吕雉是不可撼动的,戚夫人当然需要刘邦的关心与呵护。但这些事情吕雉不知道,身为女人的吕雉只知道自己人脸珠黄,也不似戚夫人那般妖艳,仅此而已。
“娥姁,好意心领了,我刚才说过这是萧何的功劳。”刘邦把长安城的建设方案告诉了吕雉,这才让许久未见的吕雉,第一次露出了笑容:“看来萧大人是真的全才,汉世帝国的创立,萧大人当真首功。”
安顿好了吕雉之后,刘邦也感觉自己确实老了,得在人生中最后的事情上,好好的处理一下。于是就在新命名的前殿之内,和汉初三杰以及陈平等人,开始谈论起了一些政务。
“把你们都叫来就是想知道,朕还能做些什么?”刘邦和嬴政的年龄相仿,但处理事务的方式不一样。刘邦喜欢询问群臣的建议,最后几乎都是按照臣子的建议来做事。
“天子,您想做什么?”萧何生怕刘邦又想做什么大事,但又怕刘邦一点正事都不干。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连韩信都认为刘邦应该立遗嘱了。只是连韩信也知道,这种话只能皇帝本人自己说,作为臣子的掺和皇室的继承问题,是非常不明智的。
“朕想做的事情很多啊,南边的赵佗,还有今后的目标西域之地,都是重中之重。哦对了,朕还想回趟沛县看看,毕竟不能忘本对吧。”刘邦带出来的人基本都是沛县的老人,也都想念着家乡的父老乡亲。
没有目的的讨论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所以刘邦和其臣子们都是有一句没一句的先聊着,搞得根本不像皇帝和大臣们的交流,倒成了一群中年老头们的闲聊。
散会后,刘邦单独的留下了萧何和张良,询问怎么当了皇帝后,感觉威严是越来越少了。
萧何和张良经过分析后,张良给出了解释:“天子,是因为咱们现在事情基本由相国来主导,这就等于您手里没了事情做。您想想看,原本每日都该有的朝堂议事,已经多久没开始了?”
从夏世开始,基本上每日的朝堂议事便是国家行政的最高准则,即便到了乱世,朝堂议事的事情也在继续着。
“也是啊,可是皇宫的名字还没想好,长安城也是处处建设,这可如何是好?”刘邦在萧何和张良的引导下,逐渐的找到了规律:“要不然先把皇宫的名字给起好,让朝堂议事开始运作,如何?”
“臣等遵命。”萧何和张良本想回去计划,但刘邦却不让萧何和张良走了:“皇宫之命一日不起好,你俩就不许离开皇宫。”
最后在萧何和张良玩命思考的状态下,选了一个名字——未央!
这未央之词出同样出自于诗经,曰为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所以未央有未尽和不尽之意。并且未央在百姓的口中还是吉祥的意思,平安长寿也是刘邦想的。
对比秦世帝国不到几十年的光景,刘邦最怕的就是和秦世帝国一样短暂。但刘邦又不想和嬴政一样什么事都亲力亲为,想一个世代做万世的事情,所以未央这种永远平安的含义,自然让刘邦心生向往。
而且不仅如此,张良对待未央的解释还是分开的,说未乃六月,是万事万物最好的时候,加上央有中央的意思,就等于说中心万物具备之地。
刘邦喜出望外,对于皇宫起名未央宫的事情,在第二日就以朝堂议事的方式,对所有文武大臣公布了皇宫的名字。
“诸位,长安城象征着长治久安,是朕念连年战事百姓疾苦而命名的。而皇宫乃朕的家,朕想让皇宫成为长安城最为中心的地方,所以朕命名皇宫的名字为未央宫,诸位感觉如何啊?”刘邦说起未央宫后,在场的文官,包括儒生叔孙通也连连拍手叫好。武将们虽然不知道文官们叫好的意思在哪里,但总觉得是好事,也连连的拍手叫好。
就这样,华夏汉世的新都城名为长安城。长安城内的皇宫名为未央宫,以示在刘邦的心里,希望汉世帝国能够在长治久安的情况下,统治整个华夏。
长安城未央宫,成了汉世帝国的权力的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