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和杨若虚对视一眼,随后缓缓起身。
“诸位,刚才并非我跪你们,而是大明百姓跪你们,你们的俸禄也并非是我给的,而是大明百姓们给的,是他们缴纳的赋税,才有你们的权利。”
“所以,今后还请善待他们。”
于谦抬起头来,他的目光之中满是激昂。
“今后,谦,誓死报国!永不负天下人!”
这几个字像是从于谦的血肉之中,骨髓深处抠出来的一般。
像是早就埋藏在心的最深处,现如今犹如火山喷发一般,爆炸出来似得。
声振寰宇。
经过这一出,这政令也算是定下来了。
其实,朱慈烺在这政令的布置的时候,留下了很大的空挡给自己。
首先就是特殊时期的指挥权。
最常见的就是战争时期,这种指挥权是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任何一个部门的直接管辖权利。
一旦进入这个时期,朱慈烺的权利集中度堪比洪武年间的朱元璋。
而这种时期也完全掌握在朱慈烺的手中,因为对国家宣战的权利,也在他的手中。
如果真的出了意外情况,只要宣战拿回权利就是了。
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就是,一旦用了这一招,那么今后这些政令也就成了废纸。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用。
另外就是对政令的一票否决权。
不过,和之前一样,也是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动用。
当然,这也绝对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完成。
而对于这项政令的推行,朱慈烺并不准备插手,他准备彻底放开了,让这些人自己折腾。
“好了,现在开始议论最后一项议题,关于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北区域,沈阳北部区域的开发性问题。”
“以及哈尔滨,辽北、长春、沈阳、金州、海参崴的铁路建设工程。”
“这也是最后一向议题了,也是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辽东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年之后,如果我们一路南下统一全国,未来东南沿海的城市发展肯定会更加迅速,到时候,辽东这块地方短期内的发展将更为艰难。”
“所以,必须在这之前吸引足够的资金在这里落地生根,带动周围城市,乡村进行发展。”
“而想要发展,铁路和公路又是重中之重,这次规划一定要大胆一些,要做百年之后的计划,不要只顾着眼皮子底下的一些鸡毛蒜皮。”
“好了,接下来交给你们提议。”
东北地区是一片风水宝地,除了冬天比较寒冷之外,其他的一点毛病都没有。
要农业有农业,要工业有工业,矿产资源丰富,还有数个出海口。
其中后世最有名的有两个,一个是大连即现在的金州,另一个就是海参崴。
作为远东不冻港,海参崴对东北的发展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