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紧要关头,以防不测,太子并没有久等。 不过片刻,便起身离开。 慕淮留下,与柳朝还有事情商议,晏娇没有凑热闹,说了声,先行离开。 没有立刻回府,而是去了铁铺。 之前她让老铁特意准备了些银针与骨钉,以备他用。 到铁铺的时候,老铁人不在,只在外面放了盒子,里面装着她要的哪些东西,好像早就知道她会来一般,晏娇心中奇怪。 站在巷口,盯着厚重的门帘,看了许久。 过了年,寒风未散,京城内外仍旧冷得厉害,好在广平那边的洪水似乎有所控制,往这边逃来的灾民逐渐减少。 自然,这些都是美好的愿望。 灾民消失,除了万事顺利之外,还有另一种可能。 那一种,没有人敢去多想。 接下来的这段时间,晏娇和慕淮两人分开忙碌,他们周旋着城外安置营和林家灭门之事,而晏娇则是奔走于劳动力的召集中。 厂房,迫在眉睫。 林清那边暂时动不了,只能将希望全部寄托在采青身上,晏娇带着人在庄子上待了三天三夜,总算是将两个厂房弄出个样子来。 简易地用遮风的厚布和稻草搭了两间,里面的人也多是逃荒而来的女子。 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回乡,弄得太好,反而麻烦。 为了解决最终工人流逝的问题,晏娇又让人在城中贴了布告,雇女子前来务工,哪怕当今世风开放,也很少有女子外出赚银子。 如今,光明正大地招人,反而让人犹豫不决。 没关系,有的是时间给他们考虑。 三天三夜,晏娇事事亲为,尽可能地教给采青更多东西,好让她接下来方便管理,要是不出意外,他们一家人,后续很有可能就要放到这个庄子上。 好在采苍为人踏实肯干,不仅细心,而且还精于算盘,应该是之前读过书的,账本杂记都能看得明白,就是太过内向,不喜说话。 恰好与泼辣的采青互补。 干脆问管家要了人,将他给正式弄了过来。 “虽说现在你在庄子上做事,手底下也管着人,但是记着,别乱了主次,这庄子常年是管事理着,该给的尊重都得给,知道嘛。” 这两日观察,晏娇发现了,本来庄子留下来的原住民,年龄都偏大,又派了采青下来,大动干戈的,一阵折腾,更是让那些村民无法做事。 涉及利益,难免有人眼馋。 管事也明白事情重大,心知不能在这个时候耽误了,便按着没处理,一来二去的,自然而然遭了人误会。 要是没发现,就算了。 既然发现了,自然没办法坐视不理。 采青愧疚地连连点头,“奴婢知晓了,这段时间忙得厉害,忘了常去管事那处走动。” 短短时间,从粗使丫鬟,到了如今地位,手底下又管着人,难免容易飘。 知道她真心知道错了,晏娇也不怪罪,“以后注意就行,我记得管事家有个小女儿,比你大上一岁,瞧着也是个聪慧的,回头,我让人过去,你帮着带上几天,给她安排个活计。” 管事家那个小女儿,采青曾经见过。 性子利落,还会识字,打起算盘来更是啪啪作响,又是从小跟着她爹爹处理庄子上大小事的,对周边环境熟悉的很,比起她这个外来者更有魄力。 要是把人请过来,那跟请个菩萨有什么区别。 采青心里不爽,面上却是不显,低声应了,“是,奴婢晓得。” 拉着产检过后的医疗用品还有少量药粉,在回府的路上,落月忧心地说,“奴婢瞧着那个采青,放出去几日性子倒是给养野了。” “无事,管着人,心里傲气正常得很,她要是纠得过来,日后能耐着,纠不过去,随便找个理由将人换了去就行。” 她操心,晏娇倒是毫不觉得。 现在跟前世不一样,要是底下人有个二心,还得想方设法地将人赶走,可她现在手里拿着卖身契,真出什么事,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 见她坦然,落月虽说忧心,但也勉强放下心来。 进了城,还没等回府。 便被拦了马车,林清戴着斗笠,站在车窗外轻声唤她,“晏小姐。” 发现是他,晏娇先让落月带着马车回府,自己则下了马车,与他一同往宝庆楼走去,要了包厢,掩上门。 林清砰的一下,双膝跪地。 晏娇顿时吓了一跳,连忙扶他,“你这是做什么?” “晏小姐,在下命贱,待报了仇绝不独活在世,只是花爷爷狗剩是无辜的,还望晏小姐能够救救他们。” 林清宁死不愿意起身,固执地说。 糊里糊涂,听着奇怪。 晏娇不明所以,“你先起来,男儿膝下有黄金,别动不动就跪。”好不容易将人给劝了起来,继续疑惑地问,“不过,这跟花爷爷有什么关系?” 原来,也不知道是从哪里走漏了风声。 有一路人这段时间,多次前往林家废墟暗中调查,四处搜寻与林清同龄之人。 案件受理,李大人那边下令,在半个月内,所有乞儿都要从废墟搬走,在此期间,可以暂住,因此,那些人绝不可能是办案的人。 倒像是另有所图之人。 听此,晏娇表情也不禁变得严肃,“我知道了,为今之计,你先躲起来,至于花爷爷那边,等回头我看看能不能收拾个庄子出来,将人给送过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鱼。 与其每年寒冬腊月,给他们送粮食,还不如早早地教他们如何自力更生,务工过活。 “在此之前,我会让岐王派人过去看着。” “多谢晏小姐。” 林清发自肺腑地感激。 晏娇本来想要好心帮他找个藏身的地点,岂料,林清坚决拒绝,说是自己有定数,他是自由之躯,既然坚持如此,也没什么好说。 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 自从林清来找过她之后,没过两日,永明帝下旨,太子暂免官职,禁足于东宫。 二皇子,五皇子分担职责。 在李溯强硬的安排下,二皇子插手禁卫军。 朝廷之上,境况瞬间清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