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力资源供求平衡
人力资源供求达到平衡(包括数量和质量)是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人力资源规划就是要根据企业人力资源供求预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使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供求实现平衡。人力资源供求关系表现为以下三种类型。
1.供求平衡
企业人力资源供求完全平衡的情况极少见,甚至不可能,即使供求总量上达到平衡,也会在层次、结构上产生不平衡。
2.供不应求
当企业预测人力资源在未来可能发生短缺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措施以避免短缺现象的发生。常用的方法有:
第一,将符合条件而又处于相对富裕状态的人员调往空缺职位。
第二,如果高技术人员出现短缺,应拟订培训计划和晋升计划,在企业内部无法满足要求时,应拟订外部招聘计划。
第三,如果短缺现象不严重,且员工又愿意延长工作时间,则可制订延长工时、适当增加报酬的计划,但这是一种短期应急措施。
第四,提高资本技术有机构成,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形成机器替代人力资源的格局。
第五,制订聘用非全日制临时工计划,如返聘已退休者、聘用小时工等。
第六,制订聘用全日制临时工计划。
以上措施虽是解决人力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但最为有效的方法还是通过实施科学的激励机制、改进工艺设计、加强培训等方式,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3.供过于求
人力资源过剩是我国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难点问题。解决人力资源过剩的方法主要有:
第一,永久性辞退劳动态度差、技术水平低、劳动纪律观念淡薄的员工。
第二,合并或裁减某些臃肿的机构。
第三,制定优惠措施,鼓励提前退休或内退。
第四,制订全员轮训计划,为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准备人力资本。
第五,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降低工资水平。
第六,加强培训,使员工掌握多种技能,鼓励员工自谋职业。
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的措施过程中,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订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使各部门的人力资源在数量、质量、结构和层次等方面达到协调平衡。
掌握组织设计
组织设计是指对一个组织的结构进行规划、构建、创新或再造,以便从组织的结构上确保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设计组织结构是执行组织职能的基础,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组织设计需要明确回答环境的确定程度、组织拟采用的技术水平、谁需要决策信息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决定组织结构与职权关系。其根本任务是提供组织结构图和编制职务说明书。
一、组织设计原则
1.任务目标原则
这是一条总的指导原则。组织设计只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目标实现的好坏是衡量组织设计是否正确有效的最终标准。
提醒您
组织设计一般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新建的组织需要进行组织结构设计;二是原有组织结构出现较大的问题或组织目标发生变化需要重新评价和设计;三是组织结构需要进行局部的调整和完善。
2.精干高效原则
组织设计,应当在完成任务目标的前提下,做到机构精、用人少、效率高。
3.分工协作原则
组织设计,既要实行专业分工,提高质量和效率,又要重视协作配合,强化横向协调,发挥整体效率。
4.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在组织设计过程中,责、权、利是密不可分的。责任是核心,权力是条件,利益是动力。责任和权力要对应,既不能权大责小(有权无责),也不能权小责大(有责无权);同时,责任制度的贯彻还必须同相应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
5.指挥统一原则
组织设计,应当保证行政命令和生产经营指挥的统一,避免多头指挥、政出多门。
6.集权与分权结合原则
集权和分权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集权,也没有绝对的分权。在处理上下管理层次的关系时,应当把必要的权力集中于上级(集权),把适当的权力分散到下级(分权),两者相结合,不可偏废。
二、组织设计程序
组织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含了众多的工作内容。科学地进行组织设计,只有根据组织设计的内在规律有步骤地进行,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确定基本方针和原则
进行组织设计,首先要根据企业的任务、目标,确定基本思路,规定设计的方针、原则和主要参数。
2.进行职能分析和职能设计
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确定各项经营职能和管理职能,明确关键职能,确定具体的管理业务和工作,进行初步的管理流程设计,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3.设计组织结构的框架
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明确承担管理职能的管理层次、部门、岗位及其权责,设计组织结构的框架。框架设计有两种方法:一是自下而上法,即先确定具体岗位和职务,再组合成相应的管理部门,最后划分出管理层次;二是自上而下法,即首先确定管理层次,再进一步确定部门,最后将工作分解成管理岗位和职务。
4.设计联系方式
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确定上下管理层次之间、左右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方式和控制手段,使各个组成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协调一致地实现整体功能。
5.设计管理规范
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确定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和管理人员应采用的管理方法,使组织结构合法化和规范化,巩固和稳定组织结构。
6.人员配备和训练管理
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按规定的要求,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来配备人员,并根据工作的要求,强化培训,以提高工作效率。
7.设计制度